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王先明:中國農村發展理論的百年探索

王先明

2013年02月07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展道路全新選擇—

新中國成立后的探索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成為劃時代的標志,為中國農村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雖然此前關於農村研究的理論被認為屬於舊時代的言說而沒有受到重視,但關於中國農村發展的理論思考卻從未停止。

20世紀50年代初對於我國農村發展的理論探討集中在農業資本主義萌芽、農民運動、土地革命和農民負擔等幾個主要問題上。土地改革勝利后,我國迅速推進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希望通過農業合作化解決個體農業落后、分散、效率低下問題,把個體農業經濟改造成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在廣大農村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這樣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學界在農村發展道路上的建言立說及其影響相對比較有限,更多側重於研究農業合作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過,在我們黨內,對於何時實行農業合作化、如何進行農業合作化等問題也存在不同意見,產生過一些爭論。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也引起學者們廣泛關注。學界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農業現代化與工業現代化的關系、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農業技術改革的中心與重點、農業機械化的作用和途徑等。

新時期的新跨越—

改革開放后的解決之道

“文革”結束后,我國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抉擇,並率先在農村實施改革。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范圍展開,農業生產效率得到提高。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開始改變中國農村的社會面貌,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問題,吸引著學界的目光。

改革開放后,學者們研究和爭論的重點集中在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兩大領域,研究的問題主要包括農村改革的必要性、農村生產責任制、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農業結構調整、農村剩余勞動力、小城鎮建設、鄉鎮企業發展等。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關研究和爭論變得豐富和復雜,農村土地流轉、農村勞動力流動、農村自治、農業產業化經營、城鄉關系等都成為討論的重要問題。雖然在不少問題上還有爭論,但要解決“三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關於土地承包、農村雇工等問題的爭論,還是近幾年關於土地所有權、土地流轉的爭論,都反映著人們對於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考。其實,“三農”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問題,如果沒有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進程,“三農”問題就不會凸顯為時代性問題。百年來的歷史演進揭示了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與“三農”問題的相關性。因此,解決“三農”問題也必須從協調它們的關系切入。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強調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強調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是從協調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與“三農”關系切入的“三農”問題解決之道。

(作者為南開大學教授)

上一頁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