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變市民,住房和戶口是重要條件
房價應回歸到合理水平;要對中國戶口制度進行重大改革
當大量的農民向城市流動、大量的中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或一線城市流動時,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安居之所。居住條件的解決既是農民得以進入城市的生活基點,也是城市化過程中居民最大的潛在內需。那麼如何解決進入城市的農民居住難題?當前市場流行著“住房雙軌制”觀念,認為“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由政府保障性住房來解決,而對住房市場的價格政府不要干預過多,讓市場自由定價。可以說,如果當前這種觀念是未來城鎮化的觀念,那麼它將嚴重阻礙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
要保証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願景得以實現,或把居民潛在住房需求轉為現實需求,就得對當前的住房制度、住房政策進行重大的改革。而這種住房制度的重大改革首先是清除障礙,比如把住房的性質界定清楚,不允許把居民生活必需品作為賺錢的工具;改革當前嚴重侵害民眾利益的土地管理制度及住房預售制度;用有效的經濟杠杆來遏制住房投資投機炒作而不是採取政府行政干預的限購辦法等。
要讓農民進城,就得對戶口制度進行重大改革,保証農民進城自由遷移,農民就能夠自由進入適應其生存的城市。如果戶口制度不進行重大改革,農民進入城市后就會受到教育與就業機會上的不平等,或者把農民驅趕到城市化的邊緣,或是讓他們又重新回到農村。未來中國城市化需要全面放開戶籍制度,讓每一個農民及城市居民都有自由遷徒的權利,讓農民成為真正的市民。如果我們的城市僅是用戶籍來設定各種居民進入城市的界限,那麼中國要實現真正的城市化是不可能的。
當然,農民進城,政府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如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等等。隻有在上述前提條件下展開的城鎮化才是有質量的城鎮化,否則中國城鎮化有可能走上之前的老路。這種城鎮化老路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對此政府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