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遲福林:城鎮化要走公平可持續新路
遲福林:機遇潛力紅利 十八大后的轉型與改革
我們說“改革是中國的最大紅利”,就在於抓住國內巨大需求潛力釋放的最大機遇、發掘人口城鎮化的最大潛力,直接取決於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實質性突破。就是說,要以“最大的紅利”,抓住“最大的機遇”,釋放“最大的潛力”。當前,改革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發展環境,逼迫我們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動權,盡快形成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著力推進消費主導的轉型與改革
我國如果潛在的消費需求能夠得到比較充分釋放,就有條件支撐未來10年7%∼8%的增長。這取決於消費主導轉型與改革的實際進程,即能不能用5∼8年的時間形成以釋放國內需求支撐可持續增長的基本格局。
以改革破題投資轉型,實現投資與消費的動態平衡。實踐証明,長期依賴投資驅動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沒有消費需求支撐和引導的投資,在保短期增長的同時,會給中長期的增長積累更多的結構性矛盾。適應消費需求釋放和消費需求結構變化的大趨勢,著力推進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重在以改革破題投資轉型。
改變投資結構。一是要加大公益性項目的投資,把投資的重點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這既能釋放消費需求,又能拉動有效投資。二是要加大消費供給能力的投資。
優化投資來源。打破民營經濟進入壟斷行業的“玻璃門”,使社會資本成為投資的主要來源,以確保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已成為投資轉型與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
以形成6億中等收入群體為重要目標破題收入分配改革。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關鍵在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使中等收入群體佔比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實現這一目標是個大戰略,意味著消費主體的形成與穩定,利益關系調整的新突破,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趨勢,“橄欖形”社會結構的初步形成。這就需要以民富優先破題收入分配改革,盡快扭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為廣大中低收入者向上流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盡快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以使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長不低於GDP增長速度,使勞動報酬佔GDP比重從目前大約40%提高到50%以上,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1年的3.13︰1下降到2020年的2.8︰1以內。
以制度公平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中,能否首先保障中低收入者的權益,已成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因素之一。
加快推進結構性減稅。這是打破制度性約束、藏富於民的重大舉措,有利於增強經濟活力、發展中小企業、減輕中低收入者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