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分化的正負效應
在社會轉型時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階段,價值觀分化是必然的,同時也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一方面,價值觀的分化激發了社會活力,促進了各種社會思潮的交流碰撞,使新時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多彩的局面,也有效地加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提升了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廣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價值觀分化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引導效應。另一方面,由於價值觀分化的速度過快,新舊價值觀之間並不能實現完全順暢的交替銜接,使價值觀呈現出斷層化的特征,即新的價值觀沒有完全確立,而舊的價值觀已被打破,使人們在變幻莫定的價值觀分化面前無所適從,無所依歸。並且,由於執政黨長期倡導的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地位的意識形態也必然受到價值觀分化的沖擊,使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受到嚴峻挑戰。價值觀的分化使整個社會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出現混亂無序的狀態。但是無論價值觀如何分化,這個社會總歸是要遵循一定價值規則的。也就是說,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是需要一些為所有階層所認可的價值觀支撐的,如公平正義、透明政府、崇尚法治、尊重個性、尊重人權。但這些內容在實踐中又顯得過於抽象,因此需要把這些內容貫穿到某種價值觀中,包含這些內容又以這些內容為主導的價值觀就應該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如果一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出現動搖,或者說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那麼就會造成社會心理的波動,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社會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程,也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受到了各種各樣社會思潮的沖擊和挑戰。謀求長期可持續執政,實現未來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宏觀目標。馬克思1843年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曾經精辟地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黨要主導中國社會的發展,使自己倡導的意識形態得到全社會的認同與擁戴,就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努力在領導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自身的現代轉型,增強自身現代性因素。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使自己的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既能解讀現實,也能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這樣理論才能變得徹底,才能說服人,才能掌握群眾,才能變成物質力量。使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統領中國社會的現實與未來,是所有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職責與光榮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