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慶鈺:全面認識當前社會管理中的十五個矛盾
2013年01月28日14:55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1、管理主張與

管理現實之間的矛盾

作為執政者和政府,領導權威最主要的是來自言行一致的誠信,來自良法必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但現實中無論是作為整體還是單個的管理主體中,有不少是與這樣一個起碼要求相去甚遠。比如在憲法中涉及公民權利的一些條文,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完全落實。

又比如黨員干部中的腐敗一而再、再而三地使黨和政府形象受到傷害。據統計,黨的十五大以來,全國省(部)級以上機關共制定黨風廉政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2000余項,其中中央紀委、監察部制定的有120余項。可是無論規定怎樣全面和嚴格,卻總是難以得到全面和嚴格的執行。

再比如政府和人民群眾一直厭惡和反對的假話、大話、空話、套話仍然在一些場合和一些素質低下的干部當中彌漫流行。一些管理者的言與行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留下的仍是不小的距離和反差。

12、管理手段與

管理目的之間的矛盾

執政和管理目標很清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三個代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但具體實踐方法有時候仍然過時。有時表現為用家長方式去尋求民眾利益,賢人政治、能人政治、清官政治、主觀隨意等仍然有所表現。比如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是傳達民間聲音和體現公民主張願望的制度,可有機會到這裡說話的人絕大部分都是黨政領導。他們都很努力地想替普通人說話,但由於身份的不同,這個目的就很難達到。領導者一年到頭制定決策、執行決策,到底效果怎樣,應當經過“異體而不是自體”評價,也就是由置身事外的公民代表開口才能客觀公允。又比如,在管理方法上仍然有不少陳舊、僵化,甚至左的習慣時而死灰復燃。形式主義、表面文章的沉疴痼疾需要根治。

13.政治行政體制方面的矛盾

這個方面的問題根本上是黨政關系一直沒有找到一個恰當有效、成本低廉、權責一致、有法可依的配置方式。

14.改革的社會期待與

改革進程之間的矛盾

當今社會處於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時代,全球化縮小了世界交往的空間,市場化增加了世界交往的動力,信息化提供了世界交往的方便工具且縮短了溝通的時間。無論從途徑還是從濃度看,人們從沒有象現在這樣,處於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便於學習、便於交往和高透明度的時代。即便是一個普通的鄉村居民,也總有這樣那樣的條件使他成為全球信息課堂的一員。他有機會學習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因而也就逐漸增加了權利保護、民主法治意識。所謂愚昧、落后、無知,對於今日廣大村民和普羅大眾的實際覺悟程度而言,早已經成為地道的偏見。實際情況是,當今社會民眾對社會全面改革的期待已經從耐心變為急切。然而,現實的社會全面改革進程卻並沒有與社會的覺悟和認識進步程度並駕齊驅。特別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變革的步伐明顯滯后,從而與社會的期待形成了矛盾。

15、治理理念與

現代化發展之間的矛盾

現代化最終追趕的是對人的終極關懷,即實現人的幸福。這個幸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要充分滿足人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一個是要滿足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所謂“以人為本”,根本就是在這兩個方面讓社會成員都能夠過上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

本來,以人為本、以人的幸福為本是國家治理和政府管理的目的,其所依賴的制度是手段。手段服務於目的,目的借助於手段。當手段不能實現目的時,就要尋找別的可行手段。但現實中手段成為目的的情況並不少見。當實踐一再証明我們所固持的某些體制和做法對於實現現代化和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沒有作用甚至隻有反作用時,僵化陳舊甚至左的情感理性卻仍然支配我們的一些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堅持舊符,不思變革,結果必然產生一系列障礙和矛盾。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馬慶鈺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