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並且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簡稱“理論體系”)是行動的指南。所以,我們深入研究“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行動指南”的重要意義。學界對“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研究有諸多成果,主要以下幾種觀點:一是“基本線索說”[1]﹔二是“階段說”[2]﹔三是“實踐說”[3],等等。但是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側重於“史”的研究,而從“論”的較多研究較少。所以,本文試圖從“論”的角度對“理論體系”進行研究,以期豐富“理論體系”的研究。“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本質上而言,它具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其邏輯前提﹔二是其存在邏輯﹔三是其發展趨勢,這三者是緊密相連、不可否缺和環環相扣的,共同有機構成“理論體系”發展邏輯。
一、“理論體系”的邏輯前提
研究“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首先必須明了其邏輯前提。隻有了解了邏輯前提,我們才可以真正把握“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理論體系”的邏輯前提,本質上蘊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總體性方法、邏輯立場和邏輯原則,這三者亦是緊密相連的、有機協調的。
首先,“理論體系”的研究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方法。總體性方法是一種考察問題的科學范式,注重從各種活動、自然、政治、文化、社會、歷史等多種因素交織而成的整體性角度去考察和分析問題,是全局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整體的而不是個性的,但是其中必然蘊含著基本的立場、原則和價值,並支配著事物的整體的協調的存在和發展。何以要實行總體性方法?第一,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所決定的,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的現實活動”是現實世界的本質,並由此生發出各種關系、各種活動、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歷史過程等復雜因素耦合而成的社會有機體。馬克思說:“社會--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麼呢?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 [4](p320)“生產關系合起來就構成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並且是構成一個處於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特的特征的社會。” [5](p724)故此,我們可以看出社會是一種有機體。那麼,這種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有機體本質上具有結構性和發展性特征,這種分析和解釋,我們可以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可以看到。從“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到“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本質上是闡釋結構性﹔而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到“人類社會歷史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本質上是闡釋發展性。但是,社會的結構性和發展性是辯証統一在一起的,而非分割的,故而,由這種結構性和發展性復合而成的總體性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這是由其本質所決定的。第二,這也是“理論體系”本身所蘊涵的研究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開創性的偉大事業,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等方面都發生了極其巨大的變化,但是也面臨著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面臨著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這需要總體性的思維去解決,而非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能夠解決。所以,我們深入研究“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必然需要建立一種總體性方法。
其次,“理論體系”的邏輯立場。“理論體系”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第二次相結合,即在沒有經過發達資本主義階段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故此,“理論體系”的邏輯對象是“第二次相結合”,而“第二次相結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証統一,“第二次相結合”應該滲透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那就是《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6](p55),也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或者人的解放,這就是“理論體系”的內容邏輯的立場問題即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發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以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 [7](p107-108)--即共產主義階段。第三階段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和價值訴求,然而,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滲透於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作為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注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凸顯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黨的根本宗旨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的反映。“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及其發展趨勢的邏輯立場同樣是如此,這本質上是“第二次相結合”的根本價值訴求和精神之魂。但是,由於我們中國是處於沒有經過發達資本主義階段相對落后的東方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條件下,即存在“人的依賴關系”,也存在著“物的依賴關系”的雙重制約,那麼,“理論體系”的邏輯立場就會在這種雙重制約下因發展階段不同的主要矛盾差異以及相關矛盾的影響而產生了雙重使命,這意味著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或人的解放將會是個曲折、艱難、漫長的過程。但是,無論何等艱辛曲折,“理論體系”的邏輯立場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無疑義的,亦是貫徹於“理論體系”始終。
最后,“理論體系”的邏輯原則。一是歷史的和邏輯的相統一的原則。馬克思說:“邏輯的方式是唯一適用的方式。但是,實際上這種方式無非是歷史的方式,不過是擺脫了歷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而已。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 [8](p43)故而,作為一個理論體系的要素需要從“完全成熟”和“典型性”上來研究,而非偶然性的片面的暫時的因素去考慮﹔二是整體性原則。作為一個理論體系,必須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完全性,而非局部的片面的。整體性強調理論的自組織性和全局性﹔三是真理性和價值性相統一的原則,既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要關注合目的性,理論建構和現實關照以及解釋性的理論批判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批判相統一,不可偏廢﹔四是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統一的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本質體現形式,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應該蘊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中,但是,這些原則和精神是在中國國情和中國文化背景下的落實,必然帶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五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這些原則不是單一而言,而是綜合而言。
簡而言之,總體性方法、邏輯立場以及邏輯原則等共同構成“理論體系”的邏輯前提和邏輯基礎,這三者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和不可否缺的。邏輯立場和邏輯原則是滲透於總體性方法之中的,而總體性方法又內蘊於邏輯立場和邏輯原則之中的,三者有機構成“理論體系”發展邏輯的基礎和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