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邏輯研究
江西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  左樂平
2013年01月22日14:2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

“理論體系”的邏輯前提和基礎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邏輯發展本質上就是指“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這種“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是什麼呢?我認為其是沿著“屬性--制度--本質”的邏輯次序演化和深化。

首先,“理論體系”存在邏輯的屬性階段。所謂屬性,主要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質、特點”。[9](p1173)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事物的表面屬性和外在功能開始,然后再逐步深化到事物的本質,而且這種對事物的認識,且是與它事物進行比較研究的結果。中國自近代以來的百年時間裡,國家和人民處於屈辱的地位,志士仁人殫精竭慮地思考“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該問題的本質就是實現兩大任務:一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第一個任務通過“第一次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順利解決了﹔第二個任務本質上是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可以說是西方文明貢獻給世界文明的一大創舉,現代化順應了歷史發展本質和潮流,現代化具有某種社會發展模式的共性。但是這種現代化不是僅僅西方化,西方現代化僅僅是現代化的特殊性,現代化需要結合各國具體實際情況來“化”。故而,第二個任務需要通過“第二次相結合”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來完成,為此產生了“理論體系”,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但是,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首先是從注重社會主義制度屬性和外在功能開始的,特別是學習借鑒蘇聯模式社會主義。所以,“理論體系”存在邏輯的屬性在這裡主要指特點和外在功能,側重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外在功能,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經濟上而言,強調生產力標准的重要性。我們以往建設社會主義,往往強調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實行單一化思維和教條主義的態度,沒有區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故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一般性和特殊性關系的混亂。為此,我們通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等實踐,我們恢復了正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結合中國實際,我們認為中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且這個階段的歷史時期是相當長的,該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故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依然是我們的重心和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發展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和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必要的前提。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實踐邏輯從“實踐標准--生產力標准--三個有利於”逐步深化,深刻抓住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屬性和特點,拋棄了單純的社會制度性質對立觀念,從而大膽地充分地利用了一切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文明成果,如市場經濟等,也就必然導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

第二、從政治上而言,強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是人類社會解放的主體力量,且隻有無產階級才有這個資格、能力、動力,無產階級隻有在全人類解放之后自身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這是歷史賦予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詳盡地論述這一觀點。同時,由於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所造成的落后狀況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來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故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歷程之中,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實際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屬性,而且是始終處於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可以具體體現以下方面:在政治方面,我們的政黨制度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為主體,國家政體是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為國家權力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在經濟方面,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經濟運行的主體﹔在意識形態方面,我們堅持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弘揚主旋律和發揮多樣性相統一。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這是正確的,也是緊緊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質。

第三、從思想文化上而言,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及理論創新和矛盾系統思維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把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亦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內容,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本質上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所以,黨的思想路線內在地要求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這種理論創新過程必須具有矛盾系統思維。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來說,這是我們馬克思主義主義的本質所要求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態》中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 [6](p19)這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必然需要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來促進實踐的發展和理論的發展。我們批判了傳統社會主義觀念、蘇聯式社會主義觀念以及各種西方流行的社會主義觀念等,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和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倡導了改革開放,從而使得我們的思維從各種舊觀念舊理論舊教條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在理論創新來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本質上必然推動理論創新。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創新成果,十七大報告把這些理論成果概括為“理論體系”,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括“三位一體”,即道路、體系和制度相統一﹔在矛盾系統思維來說,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本質,我們不可強調對立或統一一方,而應該認識到對立與統一兩方是有機統一的,共同構成矛盾系統,所以,矛盾系統思維也就成了我們的基本思維方法。這種矛盾系統思維表現在對各種關系的辯証把握,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效率與公平、共創與共享、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改革開放與四項基本原則等等,這些基本矛盾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反映,也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反映,故而,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基本矛盾關系極為重要。十七大報告中講的“十個結合”, [10](p11)體現的就是矛盾系統思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及理論創新和矛盾系統思維三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

其次,“理論體系”存在邏輯的制度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發展從屬性階段躍升為制度階段。所謂制度階段是指“理論體系”的邏輯發展下,把對社會主義的屬性聯系在一起,形成穩定而反應社會主義本質和中國實際的制度體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說:“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最重要的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11] 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抽象的和籠統的,而是具體的,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具體而言,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組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政治領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在經濟領域,我國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時,為有效發揮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我國還不斷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文化領域,我們黨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根據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律,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思想。形成了“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齊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11]在社會領域,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著力於民生問題的解決﹔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認為這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黨的建設領域,根據新形勢下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組成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及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的情況下,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概念的提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如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12]它實質上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

最后,“理論體系”存在邏輯的本質階段。“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從屬性階段到制度階段的演化,必然進一步深化到本質階段,這即是我們黨對“三大規律”的把握和認識達到了新境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必然反映。“理論體系”的本質階段實質上是其邏輯立場的體現,或者是價值訴求和倫理關懷的標的。我們講“理論體系”的邏輯立場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或是“人的解放”,那麼,“理論體系”的本質實際上也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或“人的解放”。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這樣一個社會,“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13](p294)。“通過社會生產,不僅可能保証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而且還可能保証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 [14](p633)列寧也說社會主義生產“就是如何使全體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 [15](p571)鄧小平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對社會主義本質做出了新的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江澤民也說:“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 [16](p179)十六大以后,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堅持人的全面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民眾,特別是十七報告中明確指出,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其實,以人為本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或“人的解放”精神結合中國具體實際並用中國語言中國風格來表述的,它不僅僅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理論體系”的本質和核心,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與核心。“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十七大報告明確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之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7](p12)十八大報告進一步強調因該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這種“以人為本”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應始終把“人”而不是“物”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應把以人為本正確地理解為“以滿足人的整體性需求為本”﹔把以人為本具體化為“以人的勞動為本”,而反對以資本為本﹔堅持人的尺度,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變成按照人的正確的價值取向重建人與自然相互關系的過程等。 [18]

總之,“理論體系”的存在邏輯是沿著“屬性--制度--本質”逐步演化的,但是,“屬性”、“制度”和“本質”並非完全是線性的,而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隻不過因發展階段的條件不同而呈現出不同階段性特征,我們不可單一而論。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問題研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