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遲福林: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等重要領域改革破題
2013年01月14日14:16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破題政府轉型與改革

  十八大報告對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重要要求。從現實看,改革紅利的釋放關鍵取決於政府轉型與改革能否有實質性突破。尤其重要的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需要改變“增長主義”政府傾向,在經濟生活領域堅持市場主導下有效發揮政府的作用,而不是政府主導下有限發揮市場的作用;社會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需要改變“大政府、小社會”局面,建立有活力的“大社會”,逐步走向社會公共治理。

  第一,改變增長主義政府傾向,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我國經濟起飛階段,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把社會資源有效集中在投資建設上,在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問題在於,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以追求GDP增長速度為首要目標、以擴大投資規模為重要途徑、以土地批租和上重化工業項目為突出特點、以資源配置的行政控制和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在帶來投資增長過快、投資-消費失衡、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等問題的同時,還造成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服務的缺位。這就需要:

  改變政府理念。是以公共服務為中心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改變政府理念的首要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形成的條件下,經濟建設的主體是企業、是社會,政府的主要職能是要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社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供重要保障。長期把“經濟建設為中心”絕對化、片面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以追求速度為突出特點的“增長主義”政府傾向,到了需要真正改變的時候了。

  推進結構性改革。實踐証明,把以改變“增長主義”政府傾向為重點的行政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改革的重點和關鍵,才能實現財稅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干部選拔機制改革以及其他政治體制改革的破題。例如:隻有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建立公共財政制度,才能強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隻有改變地方政府的“增長主義”傾向,才能建立起以公共服務為中心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改變政府自身利益傾向。與“增長主義”政府傾向直接相聯系的問題是現存的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方利益等政府自身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如果不解決“增長主義”政府傾向,要使各級政府堅守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定位,使其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和諧社會建設中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是比較困難的。

  第二,以“放權、分權、限權”為重點優化行政權力結構。這些年我們一再強調政府職能轉變,為什麼成效不大?一個關鍵問題在於行政權力結構沒有破題。如發展和改革部門,既負責國家宏觀政策的職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職責,又具體負責重大項目的審批和價格的監管。在現實背景下,事實上不能不把很大精力放在具體項目的審批上,職能轉變很困難。權力結構不調整,職能轉變就難以到位。怎麼調?十八大強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前提是“三權”制約。我把行政權力結構調整概括為六個字:“放權、分權、限權”。

  以增強市場和社會活力為目標實現政府放權。政府要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在更大程度和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激發社會活力的基礎上創新社會管理,由此實質性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以權力有效制約和協調為目標實現政府分權。在改變經濟總量導向的中央地方關系、建立中央地方公共職責分工體制的同時,通過對權力的有效制約和協調,建立行政范圍內的分權體制。

  以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為目標實現政府限權。實現權力運行的公開化、規范化,有效約束政府自身利益。

  第三,盡快形成行政體制改革的行動計劃。

  通過2∼3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壟斷行業改革、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的新突破,推動政府經濟職能的轉變。

  與加快社會體制改革有機結合。通過3∼5年的努力,把部分政府職能交給社會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實現創新社會管理的新突破。

  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目標相結合。未來2∼3年左右,以營業稅轉增值稅改革為起點,初步形成公共服務導向的中央地方財稅關系,再通過幾年的努力,建立規范的中央地方公共服務分工體制。

  與政治體制改革的實際進程相結合。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財政預算公開、官員財產公開、司法公開,並以行政范圍內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為重點深化大部門制改革。(遲福林)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