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楊 旭
2013年01月14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疑
事件存有疑點、調查仍在進行
超九成留言卻認定“錯在政府”
在人民網的輿情頻道中,“暴力救助”一度佔據輿情熱點的頭條位置,已有至少52萬名網友參與討論和超過5萬條網友評論。
在“暴力救助”、“冷漠救助”的質疑聲浪中,長沙救助管理站以及上級主管單位並未間斷過澄清和解釋的努力:《三湘都市報》刊文報道“恐怖救助”的9日下午,長沙市民政局便召開新聞發布會﹔10日長沙市救助管理站開通新浪官方微博“長沙市救助站”,以微訪談的形式進一步說明情況﹔11日長沙市救助管理站在網絡上公布原始監控視頻(圖一為視頻截圖),並留言“希望大家耐心觀看,同時也希望視頻能夠為我們還原事情真相”。
盡管當事雙方的說法大相徑庭,但不少網友的站隊卻出奇一致。
騰訊網“記者扮聾啞人暗訪救助站 被工作人員縛手圍毆”論壇上的十大熱帖,無一不是指責救助站、質疑政府的。截至12日晚10時論壇最新留言的100條評論中,有65條評論“明確”質疑乃至抨擊救助站:“喪盡天良”、“禽獸”、“黑社會”、“槍斃”等字眼成了抨擊“利器”。剩下的評論也多是對救助站表達不滿,質疑率超過了90%。
同樣,在“長沙市救助站”的官方微博上,抨擊甚至辱罵的留言亦不勝枚舉。“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確有其事”成了不少網民做出裁決的金科玉律,有人留言“坐等看你怎麼為自己洗白,貞節牌坊高高樹起來吧”。
更具戲劇效果的是《南方都市報》官方微博兩條微博響應度的冰火兩重天:一則是轉載《三湘都市報》的臥底調查“記者臥底救助站的恐怖之旅”,轉發量45142條,評論數16406條﹔一則是轉發長沙市救助管理站的澄清聲明,轉發量386條,評論數415條。可見,官方聲明在網絡天平上的重量,不及媒體報道的“零頭”。
其實,同樣戲劇的一幕半年前剛落幕,一條“淮安城管打死准復旦大學生”的假新聞在網上肆意流傳,微博轉載達9萬次,痛斥城管的留言鋪天蓋地,而辟謠的微博卻“勢單力孤”。
有專家坦言,這種“有罪推論”的思維標杆,往往在事件發軔時便已存在,天然地認為“錯在政府”。若結果印証了推論,刻板成見更加根深蒂固﹔如果相悖,則揣度政府暗箱操作、篡改結果,“罪名”照樣成立。“有罪推論”在互聯網的催化下,極易形成“暴力成見”、阻礙真相的揭示。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