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上線兩年吸納近3億用戶,成全球之最

尋找文化強國密碼:為什麼是微信

人民網記者  張意軒  周飛亞

2013年01月08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外的產品進不來、本土的產品出不去,中國互聯網產品患“孤島綜合征”已經好多年。一些軟件雖然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揚帆出海時卻一再遭遇風高浪急。

但是,上線兩年的微信崛起為為數不多的突圍者,近3億用戶、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種外語版本,亮眼的成績單讓植根中國的微信抽枝散葉,轉型為一棵“世界樹”。

微信開疆拓土,在世界版圖上豎起又一座中國標志﹔文化強國的密碼,在全球破局中覓得另一把解鎖密鑰。至此,“為什麼是”系列報道暫告一段落。同時,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征程中,我們不會停止搜尋的腳步,聚沙成塔,共探文化強國的密碼。

——編  者 

背景

應時

黃金時間進入初生市場

對的時間發布對的版本

注冊用戶近3億,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1月上線的微信,隻用了兩年時間就成為目前全球使用人數最多的移動通訊應用。

微信的橫空出世,被《紐約時報》評價為“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華爾街日報》中文版則將2012年“中國創新人物獎”科技類獎項頒給了“微信之父”——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小龍。

“中國制造”互聯網產品的世界“巡演”,為什麼花落微信?“微信是在一個較好的時機,切入到一個剛剛開始發展的市場。”這是張小龍的答案。

2010年底,移動互聯網剛剛萌動,微信的研發團隊騰訊廣州產品研發中心就開始醞釀相關業務。微信的誕生,也恰逢移動互聯網市場諸侯混戰。它不僅要面對國內米聊、陌陌、飛聊等“本土豪強”的挑戰,還要與海外的強勢產品,如韓國的Kakao Talk、日本的Line、美國的WhatsApp等短兵相接。

雖然競爭激烈,但搶先鎖定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眼光,還是給了中國“企鵝”一次與歐美“列強”同時起跑的機會。“在PC時代,由於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及市場成熟度等均低於發達國家,在產品創新上難有引領之舉。而移動互聯網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張小龍說。

能夠同台競技,一個很重要的地利便是中國的用戶土壤已經日益肥沃,試驗空間已經足夠寬闊。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字顯示,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3.88億,已超過美國人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已經站在了比較前沿的位置,中國的互聯網產品有了進入發達國家的機會。”張小龍正是憑借這樣的判斷和自信,步步為營,從移動通訊應用到個人移動信息中心,從移動私密社交社區到移動開放平台。微信的發展策略,被不少業內人士稱贊為“節奏踩得非常好”,“基本在每個合適的時候發布了比較合適的新版本”。

除了用戶土壤外,不能忽視的還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應用商店模式,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等開放平台,能幫助開發者直接面對世界各地的用戶,這為微信的國際拓展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應用商店提供了很好的用戶下載渠道,解決我們一個很大的問題。”微信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周顥坦言。

下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