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期條件的變化
受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影響,不僅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發生了變化,而且戰略機遇期的條件也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在以往,人們在強調戰略機遇期的時候,更多從國際和平與安全的角度去考慮,將戰略機遇期的條件等同於世界保持和平與安全的條件,等同於是否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等同於既定強國分散戰略注意力的可能性。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核武器的威懾效應凸顯,整個世界進入大國無戰爭時代,國際形勢長期保持“總體穩定”的特征。十八大報告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具備更多有利條件。”特別是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判斷中國戰略機遇期的客觀條件發生了重要變化。
首先,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再取決於戰爭是否爆發,而是取決於能否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形勢中順勢而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機遇無處不在,機遇稍縱即逝,隻有敏銳捕捉機會,將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產生的“機會之窗”轉化為一系列戰略政策和發展成果,才能牢牢把握機遇。特別是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抓住戰略機遇期,關鍵是能否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全球開放經濟體系下探索中國發展的戰略,積極參與全球化的分工與競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發展貿易,推動投資和管理金融,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其次,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再取決於其他大國是否出現戰略失誤,而是取決於中國是否出現戰略失誤。以往人們分析戰略機遇期的條件時,往往從美國發動反恐戰爭、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等戰略失誤去尋找,認為其他大國出現失誤是為中國加快發展創造了戰略機遇。然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教訓表明,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家出現戰略失誤,其他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都會影響其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中國經濟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將首先取決於中國不會出現戰略失誤,要立足於維護整個世界和平穩定的大局,積極推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怕,不為任何干擾所迷惑,始終保持不急不躁的心態,排除各種干擾,集中發展自己。同時,中國也要和世界各國一道,與其他國家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積極維護和鞏固戰略機遇期。
再次,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再取決於是否出現機遇,而是取決於中國能否妥善應對和化解復雜挑戰。以往人們在界定戰略機遇期時,往往把機遇和挑戰分開考慮,從分析機遇是否大於挑戰的角度來判斷是否存在戰略機遇期。實際上,機遇和挑戰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先后面臨非典疫情蔓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舉辦奧運會、抗擊地震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災害、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等一系列挑戰,但中國及時提出了妥善化解挑戰的一系列戰略思想和重大舉措,實現了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因此,機遇不是坐等而來的,而是積極創造來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國際社會中的任何風浪都不足為懼,隻要沉著應對、科學判斷、果斷決策、積極爭取,就能夠化挑戰為機遇,化風險為神奇,進而牢牢把控中國發展戰略全局,在國際形勢發展的驚濤駭浪中穩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