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異地高考出現三種模式
張楓逸
2013年01月05日09:56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專家觀點

現實的理性選擇

張楓逸

應該說,北京的異地高考政策並不出人意料。

此前,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明年高考報名須具有本市正式戶口的規定,就等於提前宣告非京籍考生暫不能參加北京高考。事實上,許多教育專家曾紛紛建議,北上廣等異地高考壓力大的地區,可先放開高職教育的戶籍限制。一方面,這類學校面臨比較嚴重的生源危機,競爭不那麼激烈,有利於通過試點摸索和積累經驗﹔同時,對於高職、中職學校來說,也能夠以此為契機改革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雖然這個分步走方案會讓許多翹首以盼的家長感到失望,但必須看到,不同地域教育承載壓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齊頭並進。安徽等人口輸出省份,外來人口和壓力較小,一步到位放開異地高考也不會帶來太大沖擊。而北京教育承載力已經接近飽和,加之以往投入是按照戶籍學生配置,而非按照激增的外來人口需求。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幼兒園嚴重不足、小學入學高峰等問題難免加重,初高中階段連帶效應也將出現。無論異地高考還是基礎教育,都事關公眾權益和教育公平,我們不能以維護一種公平的名義去破壞另一種公平。再者,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搞不好,即使開放了異地高考,隨遷子女的教育福利也將受到牽累。

因此,對於北上廣等地區來說,異地高考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部開放,分步走是現實的理性選擇。畢竟,異地高考的分步走不會自然而然地到位,期間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比如,從微觀來看,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中小學校的教育資源供給能力﹔與國家主管部委協調,增加高校招生計劃。從宏觀來說,開放異地高考可能帶來的務工人員和隨遷子女快速增加,也需要住房、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大的政策環境支持。

關鍵是高考改革

熊丙奇

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思路——“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打破現行的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如果能實行高考制度改革,根本就無需各地再出台異地高考方案。

首先,全國重點大學實行基於統一測試的完全自主招生。目前,我國已有80所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其中存在三大聯考,這三大聯考都是全國性質的統考,考生在任何省市都可報名參加,如果將自主招生與高考集中錄取脫鉤,參加聯考的學生,以聯考成績申請自主招生,獲得學校自主招生資格,不再要求參加統一高考、集中錄取,這不就實現了全國范圍內的異地高考了嗎?

其次,高職高專實行注冊入學、申請入學。鑒於我國高職高專目前普遍存在生源緊張的問題,甚至有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出現生源危機,從高職院校發展和滿足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需求出發,完全可以實行“注冊入學、申請入學”,進城務工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隻要有高中學歷,都可自主申請,這也就解決了大半的異地高考問題——目前高職的錄取計劃佔總計劃的一半左右。

對地方本科院校,考慮到其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資舉辦,可以把更多的招生名額投放給本地,考生在參加全國大學招生沒有被錄取之后,可以再參加地方院校的招考。

按照以上高考改革,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也就繞過了戶籍利益的糾纏。而且,這樣的高考錄取制度,也將徹底改變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格局,為我國教育發展帶來新氣象。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