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結束語 國家大勢與人生大事
2012年12月20日15: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三、人生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人不能選擇“自己從哪裡來”,卻可以選擇“自己向何處去”。對人生路的選擇,說到底是人生態度問題。採取正確的人生態度,獲得的是積極的結果﹔採取錯誤的人生態度,導致的是消極的結果。正所謂,自己怎樣對待人生,人生就怎樣對待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態度決定人生高度。

第一,有舞台就做一個“好演員”,沒有舞台就做一個“好觀眾”,但要始終將人生上升勢能作為人生信仰和寄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也都夢想著成為這個舞台上的出色演員。但理想的人生舞台不是常有的,自己更難以永遠站在這個舞台中央,很多時候是作為觀眾在欣賞別人的表演。當然,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也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演員,只是出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有的時候出演的是主角,有的時候出演的則是配角﹔從一個角度看是主角,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配角。

人生成長的最關鍵處往往隻有幾步,事業發展的最輝煌期往往隻有幾年,更多時候則處在為實現更高人生理想而努力的准備階段和奮斗階段。更何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演員只是人生特定階段的角色,觀眾才是整個生命中的經常性角色﹔主角總是少數、是特例,配角總是多數、是常態。而在人生處於觀眾或配角的角色時,能否將等待和忍耐堅持到底,有時則是決定能否實現人生重大轉折的一個關鍵因素。

沒有明天的日子叫末日,伴有希望的磨練叫歷練。對於等待和忍耐來說,最大的威脅是絕望,最大的激勵是希望。心中有希望,等待就能持續,忍耐就能堅持。希望越大,對等待和忍耐的激勵就越大。無論面對的人生境遇多麼艱難,隻要把國家大勢看到眼裡,把人生上升勢能記在心頭,再多的暗淡都不能將自己吞噬,再大的風雨都不會把自己沖垮,因為明天的朝陽是渡過黑夜的最好慰藉,絢麗的彩虹是走出風雨的最大激勵。所以,將最能播洒希望、激勵力量的人生上升勢能作為自己的信仰和寄托,對於增強等待和忍耐的恆心和毅力、保持堅韌和執著的人生態度至關重要。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當自己能夠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一定要珍惜機會做“好演員”,將自己的潛能和優勢發揮到極致,演奏出最精彩的人生樂章﹔當自己不能站在理想的人生舞台上,也要沉下心來做“好觀眾”,懂得鑒賞別人的表演,在推人及己和反觀自省中提升自我。同樣,當自己在出演主角時要盡心盡力,充分施展才能,做到人生無悔﹔當自己在出演配角時也要盡職盡責,善於做好配合,做到無愧於心。這不是消極的隨遇而安,而是積極的順勢而為。

主角總有謝幕的時候,配角也有成為主角的可能。主角演不好會遭到噓聲,配角演好了能得到掌聲。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體現了一種出世的人生態度。《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體現了一種入世的人生態度。佛家也有“出世”和“入世”之說,並提倡“因上精盡,果上隨緣”。面對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如果能夠汲取其積極的思想內核,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用進取的態度對待過程,用豁達的態度對待結果,則不失為一種智慧的人生態度和處世哲學。

第二,即使暫時沒有理想的人生舞台,也不能缺少應有的水准,要時刻為迎接人生重大機遇到來做好自身素質的必要准備。

要打造精彩人生,不僅需要舞台,也需要相應的自身素質。有人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實際上,舞台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舞台越大,對自身素質的要求也就越高。如果說有沒有舞台,取決於主客觀條件的綜合影響,很多時候是個人力量所不能獨力為之的。那麼,自身素質的提升則主要靠自身的努力,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主人公雍正講過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有一人經常到寺廟裡拜佛,一日終於見到了觀世音菩薩。他便問觀世音菩薩:“你拜佛嗎?你拜的是哪尊佛?”觀世音菩薩笑著對他說,當然拜佛了,然而我拜的卻是我自己。講完后,雍正說道,我們都要拜佛,但更要用心拜自己,求人不如求已啊。

對於提升自身素質而言,求人解決的是表面,求己收獲的才是厚度。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面前,有一件事情是貫穿始終的,那就是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努力做一個有水准的人。在順境中提升自身素質,能夠使人生之路走得更扎實、更寬廣﹔在逆境中提升自身素質,能夠為將來更好地抓住人生轉機創造條件、增加砝碼。當然,提升自身素質是長久的事情,尤需腳踏實地、持之以恆。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過:“看《西游記》的人總會問,孫悟空既然有那麼大的神通,為什麼不帶上唐僧,駕上筋斗雲,翻上西天,而要跟著唐僧一步一步地受盡辛苦呢?回答很簡單,唐僧的路是要他一步一步走的,否則他就不能成佛。” 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遇,都要將提升自身素質放在關鍵位置,並作為一種生活習慣長期堅持下去。

更應深刻認識的是,是否具備自身素質的應有水准,對於能否抓住並用好自己人生中的難得機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機遇從來垂青於有水准的人。在機遇尚未到來的情況下,要努力為將來迎接機遇的到來做好各種准備,而首先應准備好的就是自身素質的條件。即使自己期盼的機遇始終沒有到來,提升了自身素質,成為一個有水准的人,雖也難免會有生不逢時、壯志難酬的慨嘆,卻不會留下光陰虛度、志大才疏的遺憾。更何況,提升了自身素質的水准,自己便可多條出路,為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積蓄力量。

機遇往往是不經意間而至的。機遇能否到來、何時到來,不由個人的意志所決定。機遇很多時候是在人們缺少思想准備的情況下出現,甚至是在經歷過長時間等待、即將絕望之際才出現。所以,必要的耐心和恆心,是機遇的知心朋友。但機遇有時也一閃即逝,能否抓住並用好擺在自己面前的難得機遇,則很大程度取決於自身的日常素質積累和綜合實力。

機遇有時能夠促使人生實現跨越發展。一般情況下,人生的成長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要按照既定的步驟和階段一步步向前邁進。但有時人生大機遇的到來,卻可以超越既定的步驟和階段,實現人生的大跨越、大發展。事實上,古今中外很多有大作為的人,在其個人成長經歷中都有過人生跨越發展的特殊階段。而往往越是人生大機遇,對其個人素質的要求也越高。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大機遇是彌足珍貴的。如果由於個人素質准備不夠而錯失改變命運的大機遇,則不能不說是人生中的最大憾事。

機遇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在價值觀趨於多元的今天,人生價值選擇和社會評判標准也都呈現多元發展的趨向。人生精彩與否,並不取決於選擇了哪個職業,而在於自己在所選擇的職業中是否表現優秀,能否做到出類拔萃。所以,在對待個人職業選擇的問題上,不能誤把“固執”當“堅韌”,而要切實把握機遇的多樣性特點,善於根據自身素質的實際和主客觀情況的變化,順勢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付出未必就能贏得機遇,但要贏得機遇必定要有付出。如果自己的付出感動了自我,就能擁有一份淡定和坦然的處世態度,將付出本身看作超越於結果之外的過程體驗,使自己不再因一時一事之得失而怨天尤人、患得患失。有人說,我們的祖先是撐船的。撐船人的品格,就是無論順風或逆風,都要矢志不渝、全力以赴﹔無論順水或逆水,都應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面對各自難料的人生境遇和機緣,我們唯有用撐船人的品格去感化自己,再用感己之心去感動別人,讓命運為之驚嘆,讓天地為之動容。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