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結束語 國家大勢與人生大事
2012年12月20日15: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頭頂上有信仰,腳底下有寄托

對人生道路選擇和駕馭的難度,與國家大勢的發展態勢密切相關。

在國家大勢暫時處於停滯或倒退的情況下,要遵循國家大勢來選擇人生道路,會面臨更多的人生取舍甚至生死考驗,對人生道路選擇和駕馭的難度也就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內心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堅守,注意辨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什麼是崇高、什麼是卑微,什麼東西隻能顯赫一時、什麼東西才具有永恆價值,不趨炎附勢,不悲觀失望,不迷失自我。

在國家大勢處於順利發展的情況下,要遵循國家大勢來選擇人生道路,很多時候則體現為一種“從眾的現象”或“慣性的選擇”,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和駕馭就相對容易一些。在這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找到國家大勢與自身實際相契合的最佳結合點,在科學把握國家大勢的基礎上,搞清楚自己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能夠做成什麼,不隨波逐流,不好高騖遠,不浮躁懈怠。

在國家大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的今天,從總體上講,隻要不違法且符合基本的道德規范,人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實踐,都是在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當前,推動國家大勢集中體現在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這為我們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指明了努力方向,也為打造各自的精彩人生提供了寬廣舞台。所以,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要注意切實將個人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將個人的發展進步深深融入國家發展進步的潮流之中,既仰望天空,又腳踏實地,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彰顯各自的人生價值。正如習近平所指出:“正確的世界觀,就是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自覺把人生追求和價值目標融入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斗之中”。

與國家大勢處於不利的發展態勢相比,目前雖然對人生道路的方向選擇相對容易一些,但在人生道路中能否始終把握好國家大勢,能否為推動國家大勢作出更多貢獻,能否更好地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卻依然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國家大勢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要通過一系列治國興邦的理論、政策、方針、舉措來推動。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時期和發展的關鍵階段,未來仍面臨眾多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風險挑戰。要將民族復興的國家大勢繼續推向前進,必須根據時代和實踐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發展舉措。這對我們科學研判這些理論、政策、方針、舉措的發展變化,並據此正確規劃和及時調整各自的人生選擇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面臨著被淘汰和轉型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將個人的事業選擇和著力點放在固守這些沒落產業上,自己的事業發展就很難避免遭受暗淡﹔如果將個人的事業選擇和著力點放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則可能迎來自己事業發展中的一次重要機遇。這就是順勢而為和逆勢而行所可能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更應深刻認識的是,人生需要信仰,也需要寄托。信仰是一種激勵,寄托是一種依靠,但兩者都能轉化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生道路產生重要影響。當然,信仰和寄托的內涵往往是相同的,人們選擇了一種東西作為信仰,也往往將這種東西作為寄托。但信仰和寄托的特點和作用卻不盡相同,信仰是“你為它服務”﹔寄托是“它為你服務”﹔在需要堅韌的時候它是信仰,在需要慰藉的時候它是寄托。同時,信仰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寄托有積極與消極之別。正確的信仰和積極的寄托,可以促使人們迎來人生的朝陽﹔錯誤的信仰和消極的寄托,則終會導致人們走向人生的黑夜。

國家大勢對於個人成長的意義和作用,不僅可以體現為一種人生信仰,為堅定人生道路的正確方向提供精神支撐﹔也可以體現為一種人生寄托,為樂觀面對人生挫折和困境提供激勵力量。當一個人深刻理解了國家大勢對人生道路的重要影響作用,堅定了對國家大勢的信仰和寄托,就更易於堅定對人生上升勢能的信仰和寄托,從而極大增強面對人生的自信心和樂觀精神,敢於經受一切風雨磨練和慘淡境遇。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在很多時候,來自慘淡人生的考驗比來自淋漓鮮血的考驗還要大,很多人能夠經受血雨腥風的生死考驗,卻難以忍受缺少光彩的人生境遇。特別是在和平穩定的社會條件下,能否在平淡甚至慘淡的人生境遇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始終堅信“國家會向好的方向發展,人生會向好的方面轉變”的信仰和寄托,就顯得尤為重要。

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的人生無疑是偉大的、成功的。但真正的偉大必然意味著不凡,不凡的背后定會伴隨著艱辛。他的一生經歷過很多挫折和磨難,“三落三起”是對他一生境遇的經典詮釋。在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道路上,他不僅打造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傳奇”,還引導國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那麼,他的人生秘訣是什麼呢?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人生啟示呢?

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曾回憶:“記得在1979年,我有幾個月下野了,那期間我又訪問了中國,去了西藏。從西藏回到北京后我見到鄧小平。我問他,我現在下野了,但希望重返政治舞台,你曾經有過這種經歷,你的秘訣是什麼?鄧小平說,隻有一個:忍耐。所以我便練習忍耐,也重返了政壇。”

芬蘭前首相索爾薩也曾這樣評價鄧小平:“我們芬蘭語中有個特別的詞匯:忍耐。含意是擁有崇高的信仰,對為之奮斗的事業充滿信心。這個忍耐與信仰便是鄧小平的財產。”

信仰和忍耐,是鄧小平精神魅力的兩大鮮明特征。鄧小平曾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 正是由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在面對挫折和磨難時,他才保持了鋼鐵般的意志和忍耐力,打不垮,壓不扁,嚇不倒,拉不轉,隨之迎來其事業發展和人生道路中的一次次轉折和一個個輝煌。這種源於信仰的忍耐,實際上也是對信仰的一種寄托。

總之,當人生道路契合了國家大勢,我們就可以將人生上升勢能作為信仰,讓“明天會更好”成為激勵我們進取的精神動力,讓人生始終充滿希望的陽光雨露﹔我們也可以將人生上升勢能作為寄托,讓“風雨人生路”不再成為痛苦的旅程,讓困難和挫折不再成為難以跨越的心理羈絆。而擁有了這種信仰和寄托的人生,必將是美麗人生、精彩人生、無悔人生。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