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北京時間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接過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尋找文化強國密碼:為什麼是莫言

人民網駐瑞典記者  劉仲華  人民網駐美國記者  陳一鳴

2012年12月11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后盾

中國熱讓圖書更親民

一個國人可能不知道的細節是,在以前的西方出版市場,中國作品的購買者主要是圖書館。考慮到銷量和成本的問題,中國小說往往精心打扮成精裝版,再隆而重之地走入圖書館的深院中,在一般的書店中難覓蹤跡。比如精裝的英文版《紅高粱》,在亞馬遜上最便宜也要近200美元,普通民眾顯然不會問津。中國文學的孤獨,可想而知。

市場的冷淡,令陳安娜三年嘔心瀝血譯出《生死疲勞》瑞典文版后,隻有承諾分文不收,鶴出版社才能在收支平衡的底線前開印1000冊。

但是,現在再到斯德哥爾摩的各大書店,書店的櫥窗或主要圖書展台上,都醒目地碼著莫言的3本瑞典文譯本。亞馬遜也推出了莫言作品的簡裝本,售價不過7.95美元。

這其中,當然有諾獎的催化效用,不過更宏大的引擎,是中國迅速崛起的現實。

未來中國走向何處?這不再只是各國政要的命題,普通民眾也漸漸關心起中國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而莫言等中國作家的作品無疑是有效的渠道。

“中國人如今終於可以放鬆了。”面對中國國內興起的“莫言熱”,陳安娜樂見其成,“以前中國人一直很關注何時獲獎,現在目標實現了。更希望熱鬧之后,文學本身的地位能有所提升,能有更多的人喜歡閱讀。”

不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還不夠大、距離還不夠遠,用陳安娜的話說,“漢語文學和英語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不對等。” 在中國,一個文學教授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亞,會被人嘲笑。而在西方,一個教授如果不知道《紅樓夢》,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希望隨著中國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多,這種情況能夠逐漸改變。”陳安娜說道。

這一晚

世界注視他

瑞典時間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

當地時間下午4時30分許,頒獎儀式在瑞典王室樂曲《國王之歌》的歌聲中正式拉開帷幕,莫言身著黑色燕尾服緩緩走入,與其他領獎人逐一登上領獎台就座。諾貝爾基金會主席馬庫斯·斯托爾克首先致辭,歡迎獲獎者來瑞典參加頒獎儀式。

“請……”當這句熟悉的中文,從瑞典文學院成員瓦斯特伯格口中滑出,全世界的目光瞬間凝聚到同一個人——莫言。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在領獎台上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獎章和証書。全場響起雷鳴般掌聲,持久,熱烈!隨后,現場樂隊奏響了《阿拉丁組曲之中國舞曲》,音樂廳裡回蕩著音符中的“中國元素”。

“莫言的想象力穿越了人類的歷史,他是一位杰出的寫實主義者,作品描述了20世紀中國的歷史。”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的致辭,毫不吝惜對莫言的贊美。

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45分許,頒獎儀式結束,獲獎者的朋友和家屬紛紛上台合影,其中就有莫言的夫人杜勤蘭女士。瑞典王室成員、政界領導人及其他各界人士共1500余人出席了此次頒獎儀式。(綜合本報駐瑞典記者劉仲華及新華社報道) 

上一頁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