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
2012年12月04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世情、國情正發生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並存。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緊緊抓住可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不斷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強大動力。
(一)充分認識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從國際看,今后一個時期,世界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外需疲弱很可能常態化,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上升,經貿摩擦將進入高峰期。各國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規則、標准等方面的競爭更加激烈,我國在傳統優勢產業與發展中國家競爭加劇,在中高端產業與發達國家競爭也在增多,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美國推出“再工業化戰略”,歐洲推出“2020戰略”,日本推出“重生戰略”,俄羅斯推出“創新俄羅斯—2020”,巴西推出“壯大巴西計劃”,旨在重塑各自未來競爭新優勢。國際經貿關系發生深刻調整,各國在多哈談判受阻情況下,加快推進自貿區戰略,強化區域次區域合作。美國力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將未來開放的重點聚焦到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全力打造新一代國際投資貿易規則。
從國內看,經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形成了相對完備的產業體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增強,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水平的基礎和條件,國外對我國承擔更大國際責任也寄予更高期望。同時,開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優勢被削弱,新優勢尚未建立,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結構的任務艱巨,制約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較多,對外開放面臨的風險增大,開放的層次、水平和效益亟待提高,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對新時期開放型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斷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經貿格局變化中爭取主動,才能解決開放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才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
(二)准確把握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的基本內涵
互利共贏,就是對外開放中要堅持共同發展,堅持通過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在著眼於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和支持對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尋找利益交匯點。互利共贏是我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在開放型經濟建設過程中,要更加自覺地把互利共贏理念落到實處,從國家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堅持以開放換開放,不斷拓展經濟發展外部空間和良好國際環境。
多元平衡,就是對外開放中要堅持統籌協調,注重良性互動,實現多元發展、平衡發展。在提升制造業開放層次的同時,也要重視擴大服務業和農業開放﹔在擴大出口和吸引外資的同時,也要重視增加進口和對外投資合作﹔在鞏固發達國家傳統市場的同時,也要重視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在做強一般貿易的同時,也要重視提升加工貿易附加值﹔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同時,也要重視參與全球化分工合作﹔在提升沿海開放水平的同時,也要重視加快內陸和沿邊開放,不斷增強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安全高效,就是對外開放中要堅持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提高開放型經濟的綜合效益,增強抵御外部沖擊和國際風險的能力。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改革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建立統一高效的對外開放決策、協調、管理和評估機制,完善開放條件下的對外經貿促進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提高開放型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增強風險防控水平。加強戰略謀劃,增進外交與經濟緊密互動,全力維護國家和產業核心利益,切實保障經濟安全。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