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刻認識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機遇和挑戰
眾所周知,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由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兩個方面共同決定。既然從國際環境看,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沒有變,那麼,我國國內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又是如何呢?客觀地說,近些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環境和條件也出現了新趨勢新變化,其中既有許多有利於發展的因素和條件,也有一些阻礙發展的困難和挑戰,但總體上看,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機遇大於挑戰。
這些主要有利因素和條件體現在:第一,經濟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更加強固。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為提升,保障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目前,我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成效﹔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能源保障和交通運輸能力顯著提高﹔財政金融體系運行穩健,社會資金相對充裕﹔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力資本積累水平快速提高,等等。簡言之,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基礎作用的我國生產要素組合仍然具有比較優勢。第二,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於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階段,第一產業正朝著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的方向轉變,這不僅將有效增加農產品供給,還將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促進農民消費增長﹔第二產業正朝著技術密集和高附加值生產方向轉變,這不僅將增加對資本和技術的需求從而拉動社會總需求,還將進一步提高職工收入,拉動居民消費﹔第三產業正加快發展,不僅將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從而增加勞動者收入、擴大消費,還將進一步完善城鄉消費環境,促進全社會消費。特別是隨著城鎮化深入發展,不僅將繼續拉動巨額的城鎮基礎設施和住房等投資,還將繼續拉動由大量農村居民變為城鎮居民而帶來的成倍增長的生活消費。第三,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經驗不斷豐富,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出台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其他必要的政策,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果斷地進行調控,不斷取得積極成效。政府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不斷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明顯增強。第四,制度優勢日益顯現。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資本主義制度不可比擬的優越性,能夠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包容和釋放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潛力。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制度等改革的深化,新的更大的制度紅利和發展潛力將會不斷地創造和釋放出來。
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體現在:第一,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回落既是宏觀調控的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環境變化的反映,尤其是受外需不振甚至下滑沖擊的影響。從目前看,要消除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不利因素,形成穩定回升態勢,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第二,經濟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盡管近些年結構調整不斷推進,但我國第一產業基礎不穩、第二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第三產業發展不快的問題仍然突出。隨著經濟增速回落,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部分產品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暴露。產能過剩不僅造成能源資源的浪費,還造成惡性競爭、行業利潤率下降、失業增加等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后果。第三,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技術水平整體偏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健全,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名牌產品,新興產業帶動作用還不強。
綜上所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世情、國情已經並正在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不同以往的風險和挑戰。隻要我們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機遇和潛力就可以變成現實,風險和挑戰就可以化為動力,就一定能夠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