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發布“2012-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報告”。該報告預測,2013年是中國持續復蘇、步入新結構、超越“新常態”、富有朝氣的一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重返“9%區間”而達到9.3%。
宏觀經濟下一步走向是什麼?看好中國經濟復蘇的原因是哪些?就此,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
如何看待連續兩季度增速跌破8%
8.1%、7.6%、7.4%,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長逐季降低。中國宏觀經濟在2009年成功實現“V”型反彈以后,於2010年2季度開始出現逐季下滑的態勢,這已是連續七個季度下滑,而且今年第2和第3季度還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增速跌破8%,這顯然超出了人們的預期,使中國經濟步入了以“低增長”、“低貿易”、“不低的價格水平”和“穩定的就業水平”的局面,形成一個不對稱“W”模式的第二個底部。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在今年2-3季度出現了超預期的持續回落,呈現出持續探底的態勢?
劉元春分析,首要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導致輸入性蕭條嚴重。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的放緩,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持續發酵,導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需求下滑,貿易需求回落迅猛。全球貿易增速從2010年12.53%持續回落到2012年的3.55%,其中發達國家從11.37%回落到1.68%,新興市場國家從14.95%下落到2012年6.97%,這種回落直接導致中國出口的大幅度下滑,出口增速從2010年的31.3%回落到2012年1-10月的7.8%,下滑幅度為20多個百分點,比世界貿易增速的下滑幅度高11個百分點。
第二個原因是,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回落因素持續發力,導致企業經營環境惡化,訂單減少、成本上揚、企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導致企業投資意願下滑,出現內生性回落。結構性因素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勞動力成本開始持續上升。自2009年以來,全部從業人員平均勞動報酬一直保持著12%以上的增長速度。即使在市場需求和企業業績出現明顯惡化的2012年2季度,勞動力成本也平均上漲了13.1%,其中大量依賴低端勞動力市場的城鎮集體企業的勞動平均報酬增長了20.4%。
第三個原因是,“金融困局”持續發酵,導致企業的“去杠杆”、“去庫存”和“去產能”比想象的時間要長、規模要大,內生性緊縮超預期。
今年2-3季度的超預期持續回落會讓中國經濟繼續下行低迷嗎?劉元春認為,這輪經濟運行底部已經過去,新的回暖趨勢正在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宏觀經濟回落中出現了兩大新現象——雖然GDP增速連續兩個季度跌破8%,但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雖然經濟增速連續回落,且跌破7.5%,但沒有出現通貨緊縮,核心CPI持續保持在1%左右。這意味著本輪經濟的回落與1997-1998、2008-2009經濟的回落具有本質性的差異,本次回落中的結構性趨勢力量可能大於以往幾次,而與目前觀察到的全球化紅利衰退、人口紅利枯竭以及制度紅利下滑等現象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