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保障人民健康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提高醫療衛生隊伍服務能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要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伐,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和衛生法規,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十二五”時期全國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
(一)以實現全民醫保為目標,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全民醫保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核心內容,關乎國運、利及個人、惠及子孫。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建立了醫保制度,大多數發達國家形成了覆蓋全民的醫保體系。我們要在全民基本醫保已經初步實現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補助標准,到2015年每人每年360元以上。進一步提高基本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和費用支付比例,搞好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銜接,使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並穩步推進基層門診醫療費用統籌。推進醫保基金城鄉、地區間統籌。促進基本醫保與商業醫保結合。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和公益慈善協同互補作用,解決好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貧問題。同時,健全醫保信息系統,改革支付方式,改進經辦服務,推廣即時結算,方便群眾報銷,提高全民醫保的成效。
(二)以鞏固基本藥物制度為重點,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素質,關系藥品生產、流通、使用。要鞏固政府辦基層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成果,健全新的藥品採購機制、補償機制、用人機制、收入分配機制等基層機構運行新機制,減輕群眾用藥負擔,提高基層機構服務水平和效率。同時,要有序推進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對非政府辦基層機構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其納入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鼓勵公立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還要完善基本藥物價格形成以及人員培訓、信息監測評價等機制,確保基本藥物質量可靠、價格合理、供應及時、安全有效。還要提高國家藥品標准,健全藥品檢驗檢測體系,推動職業藥師隊伍發展,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構建起安全有效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
(三)堅持以非營利性、公益性為主,加強城鄉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醫療資源配置,應面向城鄉群眾實際需求,堅持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在群眾看病就醫中發揮支柱作用。要合理確定公立醫院功能、數量、規模、結構和布局,重點保障基本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同時,堅持上下聯動、內增活力、外加推力,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具體實現形式,建立健全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現代醫院制度及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分工協作機制是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舉措,要統籌規劃城市大醫院與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協作,採取派出人員、巡回診療、幫助培訓、雙向轉診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機構服務能力,逐步形成有序的疾病分級醫療機制。創新運行管理體制機制是公立醫院改革的根本任務,要以轉變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把取消藥品加成與建立醫事服務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管理體制和價格、補償、藥品供應、人事分配等機制改革,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優化診療流程,改善病人就醫條件、環境和感受,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構建多元辦醫格局有利於激發各類醫院活力,要放寬准入范圍,落實同等待遇,大力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及境外投資者舉辦醫療機構,鼓勵有資質的人員開辦私人診所,推進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和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到2015年使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比例達到20%左右。同時,加強政府監管,引導醫療機構以非營利性為主運行,促進醫療市場健康發展。
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重在城鄉統籌。要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加快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到2015年使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辦的衛生院並有全科醫生,每個行政村有村衛生室。縣級醫院覆蓋9億多人口,是連接大醫院與基層機構的橋梁和紐帶。要加快縣級醫院改革試點步伐,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積極推進綜合改革,不斷提升服務能力,發揮好縣域龍頭醫院的作用。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基礎,在方便農民看病、防控傳染病、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採取多種方式,保証村衛生室正常運轉,保障村醫獲得合理的收入,確保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網底”不破。同時,要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每個街道辦事處或每3萬至5萬城鎮居民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要完善中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藥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醫學科技發展,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通過多方努力,使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應體現公益性和均等化。要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形成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加快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實施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支持基層機構面向城鄉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衛生知識宣教、家庭保健、健康檔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和婦幼保健、老年護理、病殘康復等公共衛生服務,支持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
(四)促進衛生和人口計生事業全面發展
這是增進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一是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防控疾病、維護健康,需要城鄉居民自覺參與。要更加廣泛地動員群眾,提高群眾衛生文明意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維持衛生秩序,推進綜合整治,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二是改革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食品藥品安全不僅是衛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要堅持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能夠全面落實藥品安全責任和食品安全責任的體制機制,強化藥品研制、生產、流通和使用全過程質量監管,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網絡、食品安全標准制和法規制度建設,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藥品和不安全食品的違法違規行為。三是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人口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必須走中國特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道路,在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促進人口合理分布。要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加大出生缺陷干預力度,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人口出生素質。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逐步完善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