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的中國--理論--人民網
人民網

建設一個更加文明的中國

記者 楊雪梅 趙婀娜 張賀 孫秀艷 申琳 魏賀

2012年11月15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核心價值 凝聚民族的精氣神  

  回望過去10年,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躍升到第二位。然而一個國家發展不僅僅需要經濟硬實力,還需要文化軟實力,而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不僅為大國發展助力,讓社會凝聚成一個能集體行動的共同體﹔更為大國發展鑄魂,為國家和民族提供精神力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一個國家為什麼這樣發展而不是那樣發展,為什麼更看重這些東西而不是那些東西,皆源於它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星亮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冠梓說:“一個民族,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催人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統而言之,沒有形成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尋求核心價值觀的背后,體現的是文化自覺,體現的是一個經濟崛起后的大國在文化上的追求。”

  張冠梓認為,三個倡導已經凝聚了很多的共識,具有了很大的包容性,也有了很明確的層面和指向性,這是個很好的基礎,但相關的概念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識別,哪些詞匯體現的是它的引領性,又有哪些是對過去歷史的總結概括。

  人文學者李漢秋說:“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是一次中華民族靈魂深處的精神洗禮,關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打造民族自信與開放胸襟,讓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協調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東南大學黨委書記郭廣銀代表認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文化建設的一條主線,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升,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指明了正確方向。對於高等學校而言,應以“三倡導”為方向,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化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其次,高校應以“三倡導”為主線增強校園文化的文化育人效應。“在校園文化中,今后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表達和多元化展示,將科學、價值與思想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獲得真、善、美有機統一的教育內容,在德智體美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深刻變革,人們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當前,青年一代相當比例的信息來自網絡,其中又有不少來自微博,這些信息在傳播的同時也承載著價值判斷。

  “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必須善於利用互聯網等新興載體。”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馬寧宇代表說。據介紹,貴州有300多萬青年在廣東打工,畢節有180萬青年在貴陽打工,包括那些留守在農村的青年,但在網絡上大家都處於一個平台,網絡可以對一個新聞事件進行討論,對於道德滑坡的現象進行辯論,對於不同的價值取向進行引導,最后達成一定共識。貴州團省委的微博粉絲超過百萬,主辦方將道德模范的事跡編成動漫,在網上傳播,同時及時對突發的事件進行引導。“中國的網民超過5億。在網絡上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非常必要。”馬寧宇說。

  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副校長蘭臻代表認為,現在各種意識形態分歧正在由過去的觀點之爭,向以價值觀為內核的生活和消費方式的建構轉化,這給從事教育的老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視,尤其是大眾傳播。無論是商業電影、主旋律電影、藝術電影,不能在價值觀念的傳達上自說自話,否則不但導致中國電影無法在終極價值領域進行相互整合,而且對未成年人的價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 蘭臻說。

  

  道德建設 弘揚社會的時代新風

  如何讓“最美”從個人到群體,如何讓一個個道德楷模接連涌現,如何讓時代新風引領新風尚,塑造一個更加文明的中國……這些是代表們關注的話題。

  “懲惡”與“揚善”要有機結合。“要讓好的行為照亮天空,讓楷模的力量成為一杆旗、一盞燈,去感染更多的人、帶動更多的人。”福建省漳州市委書記陳冬代表說,“近年來,無論是感動中國人物的評選,還是道德模范的宣講,都弘揚了時代新風,‘好人有好報’這樣朴素道德理念在現實層面得到生動的體現,這是很好的做法。隻有將懲治惡的行為與弘揚褒獎優秀道德結合起來,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堅實穩固。”

  這個觀點在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齊大山鐵礦公路管理員郭明義代表的身上得到了鮮明體現。兩年前,一個叫嚴函的10個月大的小女孩患上了白血病,家庭無法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郭明義組織愛心團隊捐了將近10萬元,解決了先期治療費用。后來,在郭明義的帶動下,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團隊中來,越來越多的人奉獻愛心。現在,全國郭明義愛心團隊成員已經為孩子捐款50多萬元,做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的嚴函獲得了新生。“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如果能通過一個人的力量號召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才是人民群眾賦予我們道德楷模光榮稱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所在。”

  “我認為,道德建設應採取更具時代特色、與老百姓更貼近的方式,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陣風,而應該強調常態化,注重日積月累的方式,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掘內心的真善美,自覺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從而讓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得到淨化”,陳冬說。

  遼寧省本溪市委書記冮瑞代表建議“要結合時代特點,採取更加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青年一代以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他說,當前,越來越多的青年在道德領域的表現令人欣慰,下一步要繼續通過他們喜愛的文藝作品、採取參與熱情高的志願活動形式,進一步激發青年人心中道德的力量。

  “現在很多家長的理念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真正的起跑線在哪裡?我認為起跑線不應該是奧數、英語、鋼琴等等,而是基本的道德觀念,道德建設要從娃娃抓起。” 寧夏固原市回民中學高級教師何桂琴代表認為,在教育的各個階段中,加強道德建設,提升孩子道德素質的手段要豐富多樣。譬如,可以和社區聯動,考慮將參加義務助老、助殘等志願活動的情況納入升學考評體系。在教育規劃中明確參加道德實踐活動的課時數,並強化監督。一次好的課外道德實踐活動,往往勝過十堂德育課。

  “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既是精神力量,更是物質力量﹔既是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主人公,每個人都責無旁貸,每個人都應該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冮瑞說出了代表們的心聲。

  文藝作品在弘揚傳統美德、倡導時代新風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此,曾經塑造了無數美好人物形象的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宋國鋒代表和中國文聯副主席奚美娟代表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過程中,我們文化工作者要時刻問自己,應該為人民群眾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責編:萬鵬、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