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9日13: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圖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峰教授做客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萬鵬)8日上午9時,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這次大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胡錦濤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大會作了大會報告。今日上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峰教授做客人民網,以“十年總結與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為廣大網民解讀報告為何強調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張峰認為,理解黨的十八大對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評價,就是要解決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科學發展觀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價值結合起來分析:
他指出,為什麼說科學發展觀“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主要是因為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度,這就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十七大報告都強調而且黨的十八大報告又重申的一句話,即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對於我們認識當代中國的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科學發展觀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証法的基本原理,也充分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的觀點,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還體現了自然辯証法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
張教授強調,科學發展觀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形成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作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一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有力地推進了我國從傳統農業大國向現代化強國的轉型。這也正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價值之所在。眾所周知,1995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就提出了“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遲遲難以實現。據計算,1978-2002年,我國經濟平均年增長9.3%,其中外延擴大再生產的貢獻佔68%,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貢獻僅佔32%。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傳統發展觀的束縛,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
他提到,胡錦濤同志曾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反映出經濟工作的不少方面還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無論是消除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不健康不穩定因素,還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都要求我們全面准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並切實加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把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新概念,並提出了“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是綜合性、系統性、戰略性的轉變,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張峰分析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正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了重大成效。其中包括,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加大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戰略性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現代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連續4年超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1.27% ,城鄉結構和城鄉關系出現了歷史性轉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要科學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推動了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的轉型。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宏觀調控體系基本建立,宏觀調控工具和經驗更加豐富,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不斷增強,在世界經濟劇烈動蕩中創造了持續較快增長的中國奇跡。這些輝煌的實踐成果,充分証明了科學發展觀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指導作用,為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確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