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理論 >> 理論書庫 >> 《“六個為什麼”(二)》(人民日報出版社)
人民日報出版社
圖書發行電話:010-65369527/09/10
 
圖書連載  
《“六個為什麼”——對若干重大問題的解答》
  《“六個為什麼”——對若干重大問題的解答》由人民日報出版社隆重推出。本書以讀者互動和專家訪談的形式,對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解剖、細致闡發。
  本書作者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高等學校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專家等,他們均是來自國內經濟、政治、黨建等研究領域的一流學者、專家,在理論界和社會公眾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他們的觀點和看法,代表了國內對這些重大理論問題研究的前沿。本書瞄准問題要害,析事明理﹔針對問題症結,解疑釋惑﹔掌握認知火候,適時引導。本書深入淺出,在理論的大眾化、通俗化、應用化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介紹] [目錄] [留言]
 
胡錦濤、李長春的講話
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李長春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
圖書目錄  
一、在改革開放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深刻變化的社會生活,催生了許許多多的熱點話題。研究和回答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析事明理、解疑釋惑,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本周話題》欄目的推出,正是為了適應這一現實需要。我們衷心希望廣大讀者關注、支持這個欄目,參與問題討論,提出意見建議。
  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中央領導同志要求緊密聯系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深入回答六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本欄目近期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陸續就這些問題作出解答。今天刊發的是第一個問題——在當代中國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 【詳細】
·【延伸閱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指導地位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原則,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經驗和基本實踐,也是我們保証中國社會主義特色事業的思想基礎,這個問題有很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要深刻的理解它,但是我們要從更廣闊的理論和認識背景上認識。
  我覺得堅持馬克思主義地位的問題,首先要追溯到馬克思主義是干什麼的?社會主義是干什麼的?他們的目標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就是解放全人類,人類的解放說到底最難的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廣大下層勞動人民的解放問題,應該說勞動人民幾千年來都是多數,但是都是屬於被壓迫者、被統治者。為什麼是這樣呢?就是因為統治階級掌握著生產資料、擁有經濟上的統治地位。他還掌握著軍隊、暴力工具,擁有政治上的統治地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它掌握著思想文化的領導權它具有思想上的統治地位。所以雖然勞動人民人數是多數,但是始終不能把大多數人團結起來,從而不能形成政治力量。【詳細】
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在近代中國,各種救國思潮很多。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道德救國等等,在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實業家那裡是十分篤信的﹔自由主義、實用主義等等,在知識分子中也有一定市場﹔君主立憲、共和制度,也經過長期的辯論。國家主義、好人政府、聯省自治、鄉村建設等各種政治主張,有人提出,有人實踐,但很快就煙消雲散。最重要的思潮或者主義是兩種:三民主義,社會主義。這兩種思潮的傳播和實施,都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20世紀初的國際國內情勢下提出來的政治思想主張,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這種主張或者綱領在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經過孫中山的重新闡述,反映了當時國共合作反對北洋軍閥的要求。基本上說,反映孫中山社會改造思想的是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思想。民生主義思想首先來自19世紀末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啟發,在一定意義上還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又結合了中國傳統的大同思想。孫中山在闡述他的三民主義理論時,內心中存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好感。【詳細】
·【延伸閱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是中國人民為求得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不懈奮斗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成功締造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基礎﹔又實行改革開放,引領中國人民走上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歷史已雄辯地証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積貧積弱,社會戰亂不已,人民生靈涂炭。我國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從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到孫中山,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他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促進中國進步、擺脫貧窮落后挨打的方案。本來,在人類社會發展序列上,資本主義是一種高於封建主義的社會制度,用資本主義去取代封建主義,無疑標志著社會進步。但是,中國人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夢想卻接連地破滅了,新生的資本主義經濟及其政治力量代表總是不能戰勝封建主義,其根本原因在於國際國內條件不允許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詳細】
三、不改革沒有出路 改革不是私有化
  應當明確,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環節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集中。目前,雖然國有企業數量比以前減少了,但國有資產總量和對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大大增強了。舉幾個數字:2007年,全國國有工商企業資產總額超過35萬億元,比1997年高1倍多﹔2006年,全國國有工商企業實現利潤1.2萬億元,比1997年增長14倍。再加上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等以多種形式存在的公有制經濟,可以說,目前我國公有制經濟的資產數量明顯增加,資產質量大幅提高,主體地位更加鞏固。【詳細】
·【延伸閱讀】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不斷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我們現在講基本經濟制度,要分清兩個概念:一個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一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我們過去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隻能發展公有制經濟,排斥私有制經濟。所以過去搞了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越大越好,越公越好,越純越好。現在我們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不要把兩個混同起來。因為所提的問題是基本經濟制度,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混同兩個概念的話就會產生理論上的一些誤解。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我們中央文件裡所表述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是說,除了發展國有經濟和勞動群眾的集體經濟以外,我們還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私營企業、個體經濟、外資企業。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或者說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我們的憲法和中央文件也是把它與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當作兩個概念來對待的,就是說,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在這個基礎上,實行按勞分配,像小平同志所講的,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詳細】
我要評論  
 
 相關鏈接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