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第四次金融浪潮与中国机遇

伍聪

2017年04月18日07:57    来源:光明日报

在历史的长焦镜头中,大国崛起总是与技术革命同步。与此同时,无论是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一定程度上,没有金融革命,就难以发生技术革命;有了金融的支撑,才可能发生技术革命;有了技术革命才能造就世界强国,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更替之间的制度性联系。在这个交替循环的过程中,金融与创新相伴相生。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世界上首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的建立开启了全球第一代金融革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构建的银行融资体系,为工业革命源源不断输送资本燃料和动力,在资金与技术双重推动下英国成为19世纪全球头号强国。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在此之前的金融业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以投资银行为主体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资本运营能力,实现了资本的市场化流动及股权的有效配置,并借此主导五次并购浪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以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电气化革命在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让美国成为20世纪的强国。

第三次金融浪潮表现为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18个月内就可以完成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金融业与技术开发者共享其中的收益。风险投资体系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奠定了信息产业基础,培育其迅速成长为美国新经济的支柱。因此,风险投资体系及其创新对于美国的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一种技术创新从出现到普及必然有对应的金融逻辑,没有资金的支撑和保障,技术无法独自存活。任何重大的创新都是在偶然中寻找必然,金融的使命不仅在于输送了多少资金,还在于能容忍多少试错、承担多少风险。每一次金融浪潮不仅是创造新型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对待风险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当前,由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是又一次崭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新的金融革命,“风险—收益”逻辑已与传统金融业迥异。传统金融业追求“风险—收益”配比,认为世界上资金都惧怕风险。但在另一个维度,如果资金量足够小,边际效用小到忽略不计,这种资金就会完全忽略风险,目标是以极小的资金博取极大的收益。互联网金融的核心要义正在于此,其融资来源是“碎片化”的资金,碎片化资金的特点是小,进而可以在最大范围动员资金、在最大限度上承担风险。碎片化资金自古有之,但之前无论对所有者还是融资者都不重视,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也不支持碎片化资金的收集。从第四次金融浪潮开始,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工具,整合了碎片化资金,风险可能被金融业忽略,所以这是金融业的一次革命。

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正逢第四次金融浪潮,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渐进性金融制度变迁。可以预见,中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重构,既包括“互联网金融”,即新兴的诸如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也包含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即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进一步改造和升级。最终,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实现同源共生、相互补充、合作共赢的新型金融体系,体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演进。

300年前英国的商业银行体系,100年前美国的投资银行体系,20年前的风险投资体系,都是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第四次金融浪潮中,互联网和金融是中国迈向一个现代国家的两大重要动力,两者的融合将会产生博大的能量,也将为我们赢得发展的新机遇。因此,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推动中国金融的改革,完善金融体系,这将是中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

(作者:伍聪 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推荐阅读


习近平“4·19讲话”蕴含国家网络治理的“五观”

姜春云:论人民公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的四大内涵和四大制高点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具备“八个担当”

十八大以来公务员心态有何变化

只有“治党有力”才能“治国有方”

全面从严治党也要“严”中有“爱”

望海楼:中共为什么“勇于自我革命”

以清醒和定力防范“围猎”

勿当五种“不为”官:“庸、躲、看、懒、木”

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推进“五个区别”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