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叶永刚 吴良顺

2017年03月31日08:09    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一些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互促共生。实体经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纵观金融体系的演进,其发展历程就是改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好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机构突出主业、下沉重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防止脱实向虚。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挥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围绕实业,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是解决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可以说,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各行各业和各个地区,尤其是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利器”。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等多重功能,对经济活动具有调节和推动作用。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通过证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不仅促成一些企业起死回生,而且帮助许多企业迅速崛起,有的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爆炸式”增长。

  然而,金融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容易伤害实体经济,还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自我循环、自我膨胀。比如,一些资金过多地流向股票市场和房地产领域,“以钱生钱”,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金融体系自我循环膨胀、虚拟增值;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获利丰厚,人才、资源聚集,而一些实体企业人才紧缺、资金缺乏;资金经过金融体系链条多次转手才到企业,造成企业资金成本昂贵。这些就是金融“脱实向虚”的一些苗头。近些年,实体经济依然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金融并没有很好地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因此,金融“脱虚向实”、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当然,单单抱怨金融机构自身也是有失偏颇的。有时候还要归咎于“无形之手”的偏颇,导致部分金融机构不愿或者不能进入实体经济,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有形的手”来抓,政府正确的引导必不可少。

  金融须坚定不移地支持实体经济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无须多言。然而,金融应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和发展,这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和研究。

  二

  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加强产融结合。最近一个时期,一些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对产融结合的方式和路径进行了探索,作出诸多创新,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的投贷联动,通过投贷联动实现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结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可创新专属产品,可组织专人开发及优化信贷产品,采取灵活方式,满足小微企业各方面需求。此外,还有产业链金融的方式,也就是商业银行或者财务公司针对产业链每一环节,设计标准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全产业链的所有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一些商业银行还推出了中小企业跨境投资贸易撮合服务,促进境内外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市场信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跨境金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这些创新的投融资服务模式可以借鉴、推广和运用。

  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投资来实现直接融资,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除了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或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以外,我们还应重视直接融资的优化,合理利用各种直接融资手段:一是大力发展场外股权市场;二是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推进其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三是降低企业杠杆率;四是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协同发展。

  第三,政府要引导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发展;还要加强法律法规、会计标准、信用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体系软环境,着力引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润实体经济。

  总之,中央指明了实体经济新的发展思路,金融机构应当将资金重点投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具有重大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投向“三农”领域,投向消费升级领域,投向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金融业自身发展要始终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切莫因创新过度而“剑走偏锋”“自弹自唱”。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只有正确处理好新产业与老产业、金融业与制造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才能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的巨大推动作用,实现实体经济的振兴。(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把握五个重点 书写发展新篇

人民日报:以清醒和定力防范“围猎”

望海楼:中共为什么“勇于自我革命”

勿当五种“不为”官:“庸、躲、看、懒、木”

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推进“五个区别”

抵御文化渗透 不能用西方标准裁剪中国

精准扶贫对世界减贫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古代惩治官吏贪腐的经验与智慧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