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匡文波

2016年11月23日14:0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官样朋友圈”的三种样态

朋友圈是伴随微信而产生的一种产物,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平台,朋友圈在成立之初便呈现出了同其他社交平台不同的发展特点。较为封闭的传播空间使朋友圈逐渐成为了用户展示自我观点,发表自我意见的平台。相较于其他的社交平台,微信朋友圈由于其独特的过滤机制,更像是形成了一种熟人社交,因此在社交环境上要比微博等更加的私密,所以在发表意见时往往不会像微博一样有所顾虑。但是有一种人群的朋友圈还是比较特别的,那就是许多领导干部的朋友圈。

有些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一般比较沉默,其共同的特点往往是以发表一些工作状态、个人爱好和转载一些文章为主,不像普通人那样比较频繁地发表一些观点或者照片,并且几乎都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感。总体上看,官员的职级和微信的活跃度以及朋友圈的数量是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的关系:职级越高的官员,往往朋友圈的数量发的会相对少一点,微信好友的数量也会较少。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领导干部中,甚至在整个公务员群体里都较为普遍。

官员的朋友圈往往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工作的有关情况。有的公务员会将自己的朋友圈变成一种带有工作日志形式的内容,例如“某年某月某日去某户进行走访”。这种朋友圈往往出现在基层公务员中,一方面能够起到督促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向领导汇报了工作。第二种则是以转发一些“鸡汤文”“美文”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公务员认为工作方面的内容对于外界来说“不好把握”,而这种“心灵鸡汤”或者“美文”之类的文章对人们比较有益,并且不太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比较适合公开的展示。还有一种则是“看客”类型的朋友圈。有些官员虽然“赶时髦”,开通了微信账号,但是往往是一副“看客”的心态,鲜有发声,甚至于销声匿迹。

总体而言,在“官样朋友圈”中,第一种朋友圈数量较多,往往在工作日的情况下,会做到每天一次甚至每天多次;第二种朋友圈往往较少,有调查显示,其发表的频率往往以周计算;第三种类型的官员朋友圈几乎不会发任何内容。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普及使得公民意识觉醒,带来了官员的危机意识

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因发表不当言论,被网友人肉搜索,曝出其抽1500元一条的天价香烟、戴名表、开名车等问题,并最终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周久耕事件”是新媒体或网络时代我国网络反腐或者公民网络参政议政的代表案例之一,但彼时网络的影响力仍然有限,网民在论坛中的参政议政所形成的力量还很弱小。随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用户数量急剧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来参与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试图表达利益诉求,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网络成为了最具交互性的沟通渠道和最具广泛性的大众媒介。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网民的公民意识逐渐觉醒。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就是公民能够明确自己在宪法中公民身份的自主性,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能够自觉地去参与公共生活和政治生活。社交媒体看似“平等”、“开放”和“即时”的特点推动着这一行为的不断发展,并重新塑造了公共空间,从而使得网民能够去参与讨论官员的生活和行为。在此基础上,网民肩负起宪法中赋予公民的监督权,通过观察官员的一举一动对官员形成一种无形的监督。

尽管这样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所收敛,但是断章取义等行为往往会使得官员在社交媒体上的话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或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话不经意之间泄露部门、组织的相关信息,造成泄密,因此感受到被监督以及担心自己仕途的官员,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往往带有极强的危机意识,认为在社交媒体上说太多容易对自身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微信朋友圈出现之后,由于其本身带有较强的私密性,在朋友圈中的信息往往在可信度方面高于微博等公开性质的社交媒体,也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或者被人们过度解读,从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在这样的危机感下,官员选择采用“官样朋友圈”的方式来进行规避也就显得无可厚非了。

传统的官场文化压抑了官员在朋友圈的行为

官场文化盛行已久,求稳成为官员的普遍心态。在官员问责日益常态化的今天,加之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领导干部生怕惹祸上身,消极怠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用一种无为的心态应对一切。这种求稳心态反映在朋友圈中就是有话不能说,有想法没办法表达,只能够通过一些文章或者图片拐弯抹角地表达某种看法,甚至干脆不表达。作为官员不去关心百姓疾苦,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反而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营造粉饰太平的氛围,这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反映在从政上更是一种“无为”。

推荐新闻:


习近平集中阐释亚太发展"中国方案" 丰富全球经济治理内涵

习近平: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

习近平提出网络空间发展"四个目标"  传递互联网发展愿景

习主席B20演讲:为中国发展给出新坐标 为世界发展贡献新力量

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习近平再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之路该如何走?

下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