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独家特稿

陈理张贺福谈《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2016年11月01日09: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日前,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别邀请参与该书编辑工作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六编研部主任陈理、第六编研部副主任张贺福进行在线访谈。

访谈摘要

陈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陈理:从三个方面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陈理: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张贺福: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张贺福: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抓落实的本领

访谈实录

主持人:前不久,《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出版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想先请陈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编辑出版的一些背景,包括书中的一些总体面貌、内容、框架结构等。

陈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剌的历史时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又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背景下,编辑出版《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对于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有332段论述,选自总书记的130多篇重要文献,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内在逻辑十分严密。一共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形成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整表述。

第一部分说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说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最后一部分是第七部分,说的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论述。这本书从意义讲到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等,最后讲要把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从这些内容来看,这本论述摘编确实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完整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明确任务、要求,更好地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的。

主持人:刚才你讲到书中有一个部分是专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从哪几方面去理解呢?

陈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而且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乃至长远的发展来说,的确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来看。我们知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个目标的完成,实际上是为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扎实、宝贵的基础。也就是说,假如这个任务不能高质量如期完成,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就不扎实,就难以实现。所以说,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于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至关紧要。

第二个方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我们知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提出来的呢?是从谋划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发的,是紧紧围绕着怎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其内在逻辑。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的地位。其他三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的战略举措,都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比如说全面深化改革,它是解决动力源泉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动力。从全面依法治国来说,主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总书记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和法治保障,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滚滚向前。而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的。

第三个方面,从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全面”来看。总书记说得很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更难的是“全面”。所谓的全面小康,我认为其中有三点含义。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就是刚才说到的,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不能一部分人小康了,另一部分人还没有小康,这不行,全面小康要覆盖全部人口,惠及全体人民。三是覆盖的区域也得全面。不仅城市里头要实现小康,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包括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所谓“全面”的意义,就体现在这些里头。

我还想再引申一点,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的是我们的贫困地区怎么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的一个短板。假如这部分人脱贫问题不解决,即便我们到2020年的时候一平均,指标尽管也达到了,但假如这个时候还有几千万人口没有脱贫实现小康,也不能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一是老百姓不会满意,二是国际社会也会觉得这样的全面小康是有水分的。所以,“十三五”规划很明确,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小康的一个基本的标志、基本的标准。我觉得它的意义恐怕就在这里。

从这个角度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确实十分重大。这是十几亿人民群众,包括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一个不落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多年来的美好梦想。

主持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在这本论述摘编中,除了刚刚讲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外,这本书还有很多亮点,亮点纷呈。比如讲到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等一系列重要内容。我们也想请陈主任结合论述摘编,介绍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陈理:正如主持人所说到的,总书记这本论述摘编内容确实非常丰富,亮点纷呈。比如,其中说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一些网友可能会问,这本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摘编,为什么会有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这些内容,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我们知道,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或者说是一把钥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任务,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样我们才会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但是,今天我们的发展确实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我们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对于这个新常态,可能大家平常更多的是注意到速度的变化。确实速度这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平均10%左右这样将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变为7%左右这样的中高速增长。去年是6.9%,今年上半年是6.7%。这个速度变化确实比较明显。

在速度变化的背后,反映出更深层的问题,还是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的转换问题。大家知道,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资本这些要素的投入,靠规模的扩张发展起来的。当时因为我们的起点比较低,资源环境空间相对比较大,允许我们放开手脚来大开发、大发展。但是,现在来说,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我们的发展遇到了劳动力、特别是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

总书记说了,“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比如老百姓即使挣到钱了,但是假如没有了干净的空气,喝不上干净的水,即便是全面建成小康了,幸福指数肯定要打一些折扣的。所以,生态环境在今天来说,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总书记说得很清楚,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今天这样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实际上在倒逼着我们的发展必须调结构、转方式,不能再沿用过去那种粗放的发展方式来发展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要素来驱动了,还是得靠创新驱动,必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今天的发展。我想,这就是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一个深刻背景。

总书记说得很清楚,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所谓药方,就是要用它来解决我们今天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包括刚才说到的一些结构调整方面的问题、一些动力转换方面的问题,等等。当然,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我的理解是,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都非常重要,但其中但其中创新是摆在第一位的,特别重要,处于核心地位。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这就是为什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总书记和党中央要那么突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什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要总书记又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这样的奋斗目标。我觉得深刻的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理主任全面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五大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新常态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接下来想请张主任给我们介绍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没有提出一些新的思想?

张贺福:正如刚才陈理主任讲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关于这些思想,总书记在这本书里面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今天我们除了牢固坚持这一指导方针之外,还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特别要注意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发展,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我们的兴国之要,我们也认识到,解决我国面临的所有问题要靠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根本指导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从大背景来看,我国目前的发展正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阶段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的风险、矛盾、问题比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这个时期更多、更复杂。所以,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就敏锐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很突出,有的还是相当尖锐的。总书记要求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2014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工作的时候,就初步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随后,围绕“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内涵、基本特点等作出了一系列的精辟阐述。

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无论从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还是出口和国际收支,包括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资源环境的约束,市场竞争的特点,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的模式和宏观调控的方式,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性变化。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型的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这样一个阶段,同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所以,总书记分析这几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和几个转变,明确系统地告诉我们怎样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背后的原因。他要求全党在这个问题上要统一思想,勇闯关口,大胆创新,要坚持用新的理念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要注意落实好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样五大政策支柱,努力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重点转变,或者叫做做到“十个更加注重”。这“十个更加注重”,我理解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么办的问题。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绿色发展、促进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针对特定群体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改革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我刚才介绍的是总书记在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包括怎么看、怎么干的一些问题。围绕着主动把握、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总书记在这本书里还提出了一系列其他的新思想新观点。比如,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他还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等。关于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这本书里都有全面的反映,我们要全面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好。

为了使全党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书记在这本书里特别强调要注意克服几种倾向性的问题。第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评判。第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第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能把不好做、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为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它强调的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我们的发展。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经济建设方面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的论述外,总书记在这本书里面,特别是在第三到第六部分还围绕着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分别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就简单举一些例子说明。

比如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我国的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备、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管用的制度体系。大家都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提出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总书记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的重要新思想。

文化建设方面,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要坚定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工作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分别围绕着这些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书里面都有反映,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围绕社会建设,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这样一个思路,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扶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他特别强调,要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样的一些新论断,都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总书记围绕加强社会建设提出的一些新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总书记也提出了一些重要新思想。比如,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他多次强调的。要努力补齐生态环境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要以系统工程的思路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还要在全社会注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等等。当然亮点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给我们详尽介绍了总书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一些新的思想,用很多的事实给我们作了详细的阐述。我们也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增强本领和抓落实的问题,我们看到书中也专门收录了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也请张主任给我们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也在我们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规划、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了战略部署,现在的关键是要提高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把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书记在书中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能力和贯彻落实的问题,概括起来,大体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重点要求。第一个方面,是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家知道,经过不懈努力,我们离全实现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即将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也越来越光明。但是越是在这样一个紧要时刻、关键时期,我们决不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已经拉开了,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咬紧牙关的时候,正是需要我们屏息聚气的时候,也正是需要我们比拼意志的时候。所以总书记强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我理解,这是大家共建共享的事,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事,不能说与我无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勇于担当,不能遇到事情往后跑,该做的要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和扎实的努力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总书记动情地说,60多年前,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我们一定要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第二个方面,是强调要增强本领,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能不能如期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不能很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取决于我们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也更加高级,国际国内的联动更加紧密,跟以往不一样了。这些都对我们党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同志还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领,存在着“本领不足、本领恐慌甚至本领落后”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以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蛮干、盲干。针对这样一些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工作必须有专业思维,有专业素养,还要有专业方法。他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待我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努力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只有全党的本领不断增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如期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第三个方面,是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靠实干把目标变为现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求如此,也要靠实干。总书记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地把既定的目标、绘制的蓝图变为现实。总书记特别强调,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还得会干、能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针对一些干部中出现的“为官不为”问题,总书记强调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精气神。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干部,要把这些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激励他们更好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个方面,是强调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关于这方面,总书记有大量的论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他特别强调方法问题,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要求领导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他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好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关系,比如说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等等这样一系列的关系,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增强我们工作中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详尽的分析。非常感谢两位专家今天来到人民网,和我们大家一起就《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这本书,给我们在背景、内容、框架、亮点等方面做了系统解读,让我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等论述有了更加充分深刻的理解。感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节目,再见!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