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始终不渝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对话

2016年09月28日07: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张怡恬

嘉 宾: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韩 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董克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但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上,而且表现在民生持续改善和社会和谐有序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快社会治理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在改善民生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在社会治理上有哪些新认识、新举措?成功实践的背后有哪些理念和思想创新?今天刊发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编 者 

“一个好的社会,既要充满活力,又要和谐有序。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系统谋划,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

突出两大任务,打造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的大背景下,确保了我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这些新思想新举措有哪些特色,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效果?

董克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开辟了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具体表现为“五个突出”:突出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突出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重要性,突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联动,突出政府责任,突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比如在就业方面,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的下岗再就业工作,特别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这不仅能大量增加就业岗位,而且能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在社会保障方面,着力解决积存多年的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了被广为诟病的养老保险“双轨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全面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等,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在制度上的公平和公共资源上的共享问题。

杨宜勇: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建设的另一个突出亮点是提出了社会治理理念,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的提出,既是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实践上的重大突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与传统社会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被管理不同,社会治理倡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社会各方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能够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好回应社会呼声和群众关切,体现了现代国家治理的先进理念。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韩震:从更宏观的视野来观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社会建设思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基本特色:一是在方法论上更加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在社会领域,就是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思考、更务实的举措解决社会问题,全面、系统、协调地推进社会建设,保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二是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强调不忘初心、不忘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建设要以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这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使国家发展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下一页
(责编:姜萍萍、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