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中国发展观察》>>每期精选

近代以来的货币本位之争

陈忠海

2016年09月26日10:21    

货币制度上的银本位制,尽管到近代这项制度已显得越来越落后,为此也付出了许多惨重代价,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到民国建立时中国还在“固守”着这项当时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淘汰了的制度。

金银之别

本位货币指一国货币制度所规定的标准货币,货币本位制指以何种货币作为本国的本位货币。从货币制度发展的历史看,本位制经历了金属本位和纸本位等阶段,金属本位又可分为铜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等。

秦汉以后,中国历代的主币是铜钱,以银两、黄金为补充,可以视为铜本位制。明代中期以后银本位制逐步确立,银两成为主要货币,以铜钱为补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

清政府灭亡前曾搞过一些币制改革,咸丰朝发行过与银两等值的纸币宝钞,但那次币改的目的仅是为脆弱不堪的财政输血,是一次变相敛财,很快就失败了。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提出“废两改元”,各地纷纷效仿,铸造了各式各样的银元,清政府后来也颁布过有关统一铸造银元和铜元的诏令,但这些改革都没有解决币制统一问题,也没有触及货币本位制度。

民国初年,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已五花八门,既有银两、铜钱、铁钱,还有银元、铜元、钞票,银元又有清政府发行的“龙洋”和从国外输入的“鹰洋”,钞票的种类更多,仅国外银行在中国发行的就有近20种,再加上钱庄、票号发行的银票、汇票,简直可以凑一座“货币博物馆”。

总体上说,此时的货币制度仍是银本位制,银两由于存在成色混乱、不易分割等原因,运用于日常流通多有不便,而且自近代以来金贵银贱成为大趋势,金银比价越拉越大,所以,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之后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大部分欧洲国家也先后采取了金本位制,俄国和日本在1897年、美国在1900年也相继实行了这种制度。

操弄“镑亏”

晚清时,中国社会各界逐渐形成共识,应尽快统一货币,结束币制上的混乱和落后局面,但一来晚清政权日渐式微,纵然有心却也无力做好这件事,二来国外金融势力并不希望中国建立起完整、先进的金融体系,对中国的金融建设多方阻挠,币制混乱和落后的状况始终难以改变,也因此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失衡,进口越来越多于出口,进口西方国家的商品必须按金本位结算,把铜钱、白银兑换成黄金再去交易,银价越来越低意味着进口同样的商品要花更多的钱。还有战争赔款,除《南京条约》规定以西班牙银元结算外,以后的不平等条约多规定以英镑等金本位货币结算,清政府不得不把白银兑换成黄金再去偿付。

比如《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列强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但同时又规定“此四百五十兆系照海关银两市价易为金款”,即赔款支付时要折合成黄金。按照当时金银比价的走势,金价持续在走强,其中1901年至1902年伦敦市场银价暴跌过23%,这样一来每年的赔款就会因为金价上涨而多付一笔钱。据《清季外交史料》,光绪二十八年(1902)3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朝廷上奏:“查定约时,每规银一两合英金三先令,今则日间增涨至三先令三便士零,先后相较,已增至二成有余。上半年还款,若照市价购金,所短不下二百数十万两。”

这类似于“汇率”波动,不仅有市场因素的波动,有时难免还会有人为的因素,每到规定的清政府支付赔款时间,列强就设法操纵外汇市场让银价突然大跌,待赔付完成后再行恢复,这样可以额外从清政府那里多得好处,清政府方面称之为“镑亏”。

光绪三十年(1904)“镑亏”一项高达千万两,这笔钱吓住了各省督抚,因为此前的战争赔款都由各省摊派解决,督抚们生怕“镑亏”也搞摊派,张之洞、袁世凯等抢先上奏,建议增加洋药税或开办印花税解决“镑亏”,但户部很快拿出办法,仍把这笔款项分摊到有关省份和海关。

下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