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09:59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9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发布的《2016年B20政策建议报告》指出,“推动绿色投融资市场发展,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报告中首次提到了普惠金融。随后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提交峰会讨论,作为本届G20峰会的一项重要议题,普惠金融也成为今年的一大热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风生水起,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中国可谓如火如荼,然而,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有怎么样的前景?如何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呢?这些问题亟待我们深入探究。
“速快面广、重平等”
当前,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作为G20峰会的重要议题,普惠金融近年来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将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归纳为“速快面广”,表现为: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政府的有力支持、数字化发展三大特点。
何为普惠金融?当前国内国际社会为何如此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太和智库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研究员张家瑞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注意到经济中绝大部分融资往往被大企业或者高收入阶层获得,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金融体系的‘金融排斥’现象:即小微企业或者低收入者因为缺乏信用担保而不能获得融资。而这些群体其实有很高的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但由于被‘金融排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融资往往只能依赖更加昂贵的民间资本。发展普惠金融正是要建立一套激励相容和风险可控的机制,降低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融资的交易成本,让金融也能为这些群体服务,便利其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田辉向本刊记者介绍,“目前对普惠金融的概念界定多是引用2015年多部委联合制定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定义。”他进一步表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在此界定中,“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可负担”“特殊群体”等构成普惠金融定义的关键词。
张家瑞分析称,“当前全球仍然有超过25亿的成年人没有正规的银行账户,并且大多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这些人群几乎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或者只能通过一些另类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获得服务。而企业融资方面,超过一半的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的估计,发展中国家中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比例高达64%。由此可见,‘金融排斥’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尽管金融机构的账户和存款数量很高,但贷款资源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大企业和国有企业(据估计为80%以上)。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这些企业只能通过民间资本金融融资。发展普惠金融对中国的小微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度日益高涨,普惠金融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田辉指出,在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上,一项重要成果就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这是普惠金融全球合作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我国非常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十三五”规划也将“发展普惠金融” 作为未来五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银监会还为此进行了机构调整,在2015年初新设“普惠金融工作部”,专门负责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
多种挑战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按照相关部委的说法是“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不过,由于金融体系固有的一些问题,加上普惠金融特有的一些问题,使得未来发展面临不容忽视的严峻挑战。
对此,贝多广表示,“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失衡的金融结构。我国的金融机构大多青睐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净值人群,即使是小型金融机构,它们也会倾向于上述‘高端客户’。这使得在我国金融可得性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二是薄弱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条件,我们观察到普惠金融的量化指标体系、社会征信系统、农村电子支付系统等都相对比较薄弱,这些是进一步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障碍。三是匮乏的金融教育。我国对一般公民提供的金融教育相当缺乏,部分社会群体被现有的金融体系排斥在外,对金融知识一无所知,金融能力严重缺失。此外,目前关于金融欺诈的报道屡见不鲜,尤其是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受到误导、欺骗。”
“此外,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开放金融行业并制定新的监管规定。”张家瑞向记者直言,“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不愿做的业务自然有小金融机构愿意做,小微金融便是一个例子。另一方面,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进入市场以后,如何监管这些金融机构,控制金融风险,避免出现‘庞氏融资’的圈套,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田辉看来,普惠金融的发展受到一些共同因素(如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等)和特殊因素(金融知识匮乏、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相对欠缺)的制约。他表示,“从整体来看,不论从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等原则的实现程度看,还是从成本可负担、服务特殊群体等经营要求来看,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有些在普惠金融旗帜下发展起来的金融服务甚至出现了一些异化。最典型的例子是,野蛮生长的P2P网贷公司成为非法集资、高利贷的代名词,频繁发生的平台倒闭、‘跑路’等事件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破坏了行业声誉,而且P2P平台普遍存在的贷款规模偏大等问题也显示出,这一打着普惠金融旗号发展起来的行业实际上并没有为小微企业、农民等特殊群体的小额融资需求服务。”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中国发展观察》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