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2016年9月5日理论导读

【导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2016年09月05日08:58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独家连载】《习近平用典》

敬民篇 为政篇 立德篇 修身篇 笃行篇 劝学篇 任贤篇

天下篇 廉政篇 信念篇 创新篇 法治篇 辩证篇

【学习文选】《学习文选》:牢记“不忘初心” 做合格共产党员

【学习路上】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读习近平主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演讲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奋力赶超,再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主席演讲开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0美元……正在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中国,牵引着世界的关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能否把改革开放推进下去?中国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期待中国的答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赢得在场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打消了外界对中国的疑虑,给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主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说。【详细】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搞清楚为什么要用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用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怎样用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详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是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其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使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其源头,因为源远才能流长。习总书记很喜欢这句话,在谈到要注重事情的本源和基础时多次引用它来说明问题,特别是谈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更是如此。在这方面,他有两句很形象也很贴切的话:“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简言之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详细】

 法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其在形式上要求具备“依法办事”的制度安排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在实现途径上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法治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法治是一种依法治理的良好社会治理状态。古人说,“法者,治之端也。”这里所说的“治”是指天下大治。法治应当是一种社会治理的目标,即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幸福。【详细】

 “中国印记”为何值得期待

古城杭州,随处呈递“名片”:三潭倒影清辉,二堤掩映碧波,大运河蜿蜒北上,六和塔俯瞰钱塘……这些文化符号,成为富于江南韵味的“中国印记”。另一种无形的印记,更让人神往。当年,哥伦布为追寻马可·波罗笔下的“天城”杭州,开启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却意外发现美洲新大陆。今天,G20峰会聚力同行,B20峰会思想激荡,杭州再次催动人类前行的征程。钱塘江边,西子湖畔,又将写下怎样的中国印记?【详细】

推荐新闻:


习总书记青海之行:脱贫攻坚再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习近平再谈绿色发展:“循环利用”之路该如何走?

习近平: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都说了什么

习总书记对军队改革再动员 为强军赋予精神动力

 
(责编:沈王一、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