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书库>>《民生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生【4】

李小宁

2016年08月25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三)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民众将“斗争谋求民生”与“政权保障民生”有效结合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的矛盾,但社会中依然有大地主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的矛盾。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起草的《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我们努力的总目标就是取得中华民族的自主与自由。首要的就是要加快准备并组织民族革命,收回失地和恢复领土的完整。而且要满足广大群众幸福生活的愿望,必须要稳定民生,对荒地灾区进行救济,积极促进国防建设,消除人民的苦难和提高人民的生活。

为了确保抗日战争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民族独立革命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些积极的政策,以便稳定当时的经济建设,与敌人的经济封锁相抗衡。其中最主要的政策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内进行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和厉行民生政策。陈云也曾说,作为共产党人应积极改善民生,而要确保革命的力量,需先改善民众的生活地位,保证其生活的稳定。

抗战爆发后,针对斗争形势新变化,中共洛川会议决定调整土地政策,“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实行减租减息,保证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由于展开了生产运动,现在我们不但不饿饭,而且军民两方面都吃得很好”,都做到丰衣足食,大家都欢喜。

1937年,毛泽东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改良人民生活: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救济失业。调节粮食‘赈济灾荒’”等主张。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重申:“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1941年年底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建议。中共中央也看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力财富一般的说已经很大减弱,因此:‘精兵简政’,节省民力,是目前迫切的重要的任务。”同年,毛泽东提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中要求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都不要讲空话,而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因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只有物质福利才能实在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恢复和发展生产。

1944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上一页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