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书库>>《民生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生【3】

李小宁

2016年08月25日10: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领导民众“斗争谋求民生”转向“政权保障民生”

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解决民生问题和进行革命相融合,将改善根据地群众的生活、推进有计划的经济发展,当作“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保障。

苏维埃时期党内对发展经济和革命斗争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没有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只强调革命斗争,不重视战争环境下的经济建设;另一种是没看到革命战争的中心地位,离开了革命战争谈经济建设。毛泽东逐一作出批评:“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到疲惫。”“这就不是服从战争,而是削弱战争。”同时指出:“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同样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在国内战争完结之后,才说得上也才应该说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为此,毛泽东要求苏维埃政权既要“造成一种热烈的经济建设的空气”,还要“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

党和苏区政府坚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将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完全配合起来。面对苏区困难的民生状况,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在战争环境中,各级基层苏维埃政权的工作方向是朝着最能够接近广大群众,使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需要配合起来。

1931年春,毛泽东针对土地革命总结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带动了所有反封建的力量。此外,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注重所有民众的现实生活问题,因为只有满足民众的需求,才会得到民众的支持,也才会真正地成为群众生活的领导者,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届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专门谈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规定:“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