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中国发展观察》>>每期精选

挖掘消费潜能需要分群体施策

刘振中 吕 欣

2016年08月24日09:24    来源:智库论坛

原标题:挖掘消费潜能需要分群体施策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速放缓、稳中有进的态势。自2012年起,GDP增长率开始下降,到2015年,GDP增长率下降到6.9%,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维持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减去过剩产能,关闭“僵尸”企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培育经济持续发展新动力。以往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中,净出口贸易增速放缓,投资在需求拉动中的比重下降,二者均没有太大空间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长期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见图1)。因此,促进国内消费成为现阶段增加我国经济活力最有效方法,挖掘消费潜能也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途径。

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瓶颈与潜力

目前,根据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基本情况,大致可将我国居民收入群体分为四类,即低收入群体、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以及中高收入群体,见表1。各类收入群体均面临不同的消费瓶颈,同时也具有不同的消费潜能。

低收入群体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仅有消费意愿,购买力很弱。我国低收入群体占比20%左右,总人口大约有2.7亿。低收入群体每月收入不到400元,对生活必需品有强烈的消费意愿,但可支配的收入最少。比如,一些生活在贫困地区或者偏远山区的群体,收入极低,基本上靠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活,所以这部分群体在购买了生活必需品之后,已经没有多余资金消费其他商品和服务。因此,这类群体需要的是增加收入,以求满足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中等偏低收入群体注重家庭保障性消费,传统消费潜力很大。中低收入群体人数占总人口20%左右,这类群体人均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对于中偏低收入阶层而言,主要消费在五个方面,分别是买房建房、婚娶、孩子教育、养老、看病。农民工大部分就属于这个群体,2016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其消费主要受制于四个方面,一是受教育水平较低,所从事的一般都是体力劳动方面的职业,收入较低,而且缺乏社会保障。二是没有城市户籍,孩子的教育问题难以解决,相较于农民工家庭的收入,孩子的上学费用很高,且不能保证孩子可以受到正规学校良好的教育。三是大城市房价昂贵且上涨幅度大,农民工在大城市买房不现实,但相较于农民工庞大的群体,政府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量少,于是大部分农民工只能租住在条件较差的出租房中。四是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普遍存在。鉴于这些基本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工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被转化为预防性储蓄,无法转化为有效消费。因此,对于中等偏低收入群体,拉动消费需要保障其基本权益,激发消费意愿,推动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中等收入群体受房价偏高、资本市场不完善影响较大,消费能力虽然很强,但缺乏消费动力。中等收入群体约占我国人口的20%,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00元。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格局,中等收入人群是拉动消费的中坚力量,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外有较多剩余,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解决医疗和教育等问题,但在购买住房方面,飞速膨胀的房价对此类人群的消费产生了抑制。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飞速增长,全国287个地级市的平均商品房销售价格在2003—2010年间的平均增速达到19.7%。至今,房产价格已经超出普通家庭的负担能力,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只能通过住房抵押贷款购置住房,而这些贷款的偿还期限一般至少是十年,长期的还贷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群体的消费意愿。该群体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养老问题,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在年老时能靠自己的储蓄生活,大部分中等收入群体选择在青壮年时挤压消费,增加储蓄。加之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少,所以这个群体也更愿意储蓄而不是投资或增加消费。

中高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巨大,但国内产品供给难以匹配其消费需求。中高收入群体指的是中等偏高收入群体和高等收入群体的集合,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3246.04元,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40%,这个群体拥有大量财富,但却不愿意在国内消费,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供给结构存在问题,该群体所需求的优质产品、安全食品未能得到有效供给。同时,该群体更加重视服务质量,而国内能提供的优质服务较少,所以只好到国外消费,而消费不完的资金,他们会选择投资或者储蓄。

综上所述,挖掘消费潜能,我们不仅要关注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与消费结构相匹配,更应关注不同群体的潜在消费需求,并据此因群施策,激发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潜能。

下一页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