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网络政治谣言扰乱主流政治文化【2】

巢乃鹏

2016年07月29日08:13    来源:人民论坛网

原标题:网络政治谣言扰乱主流政治文化

网络政治谣言的广泛传播必然会带来严重危害

首先会对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虚假的政治信息通过网络广泛的传播, 极大地冲击着政府的权威,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此外,更重要的是,网络政治谣言还有可能被政府的反对力量用来做颠覆性的动员,通过制造谣言等网络政治动员行为威胁国家政治稳定。

其次会对主流政治文化产生冲击。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而众多的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和扩散不仅对国内民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态度等方面产生了冲击,而且严重干扰了网民正常的心理活动,使网民的政治心理日益扭曲,这必然动摇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扰乱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信念。

再次会极大地影响青少年对国家政治历史的认同。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一方面,开放的网络使现实政治生活不完善的一面更多地暴露出来,理想的民主和民主现实形成反差,这些困惑不断刺激着人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所出现的杜撰虚构,伪造事实,似是而非的政治谣言,使其原先所学习到的政治历史发生混乱,甚至对此产生怀疑,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对国家政治历史的认同,也使得针对青少年培养的集体主义信念和爱国主义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网络政治谣言的有效治理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有着本质不同。传统谣言往往是偶发性的、其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因此其治理往往是小规模的战斗。而网络谣言则是频发性的,其传播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炸性地增长,甚至各种网络谣言之间会产生交融,因而网络谣言的生命力十分强大。因此在治理网络谣言,包括网络政治谣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其次,有必要区分不同的网络政治谣言传播的行为。在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过程中,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也存在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相对而言,部分年轻的网民在传播政治谣言时,并非是抱着危害政治稳定或有预谋的攻击政治领导人的心理,更多的是奥尔波特所提出的同化(assimilation)行为:即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依照自己或群体的兴趣、希望、担忧、预期等来进行信息的取舍和再造。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政治谣言传播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主观上有政治诉求或别有用意的谣言制造和传播行为,例如“3·14”拉萨事件发生之后,西方媒体大肆歪曲报道事实,以此来误导受众,丑化中国国家形象。这类传播行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盘伪造事实;另一种则更为隐蔽,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既保留部分不重要的事实,但却又掺杂更多别有用意的虚假信息。

因此在治理网络政治谣言的时候,对于受人误导的青年网民,建议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准则,多加批评和引导,通过学习增强其政治素养,从而帮助其逐步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良性作用;而对于那些别有用意的造谣者和谣言传播者,则应该诉诸于法律,根据其造谣和传谣所造成的实际危害加以严肃处理,这样也能让更多的网民知法懂法守法。

再次,谣言并不仅仅止于智者,谣言更多的时候止于信息的公开。网络政治谣言传播往往也会涉及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已逐步开展了全面深入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建设,信息公开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网络政治谣言传播时,如何实施信息公开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谣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通过信息公开来防谣和辟谣,一是要重视时效性。由于互联网传播的即时性特征,网络政治谣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规模扩散,因此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布辟谣信息才能有效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二是要充分。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或许因为时间原因,信息不是太充分,但必须建立起信息公开的持续性机制,不断地充分公开相关信息,澄清谣言,才能有效防止谣言的变异性传播。三是必须符合网络叙事风格。要从以我为主的公开方式转向与网民双向互动式的公开方式;语言表述方面应避免冷冰冰的公文形式,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质信息和细节证据;通过图片和视频来表述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在网络政治谣言的治理过程中,加强行业自律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随着互联网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互联网企业默许网络谣言,包括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以此吸引网民眼球。这样的行为不但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也对我国互联网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来规范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行为,遏制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沈远新:《政治谣言:界定、生存机制及其控制》,《探索》,2000年第1期。

②张盈、杨锦等:《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成因》,《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