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陈忠海:宋代铜钱的“国际化”【2】

2016年06月21日11: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宋代铜钱的“国际化”

“国际”流通

大量宋朝的铜钱流入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做什么用了呢?

除了作为对外贸易的支付工具,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宋朝铜钱作为货币在本国、本地区使用,有的作为主币、有的作为辅币,成为本国货币体系的一部分。

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亲自考察了金国货币情况,回来报告“虏本无钱,惟炀王亮尝一铸正隆钱,绝不多,余悉用中国旧钱”,也就是说金国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仍用宋朝的铜钱为货币,如果考虑到北宋南渡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归金国占领,延续原有的货币也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西夏、辽等政权也都使用宋朝的铜钱,说明宋朝铜钱在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中实际上是唯一可以全部通用的货币。

在宋朝铜钱流入朝鲜前,朝鲜也铸造过本国的钱币“高丽钱”,但由于铸造工艺、规制、信誉等方面的原因,“高丽钱”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宋朝铜钱大量流入后与“高丽钱”通用,都起到主币的作用。日本铸造本国钱币的时间较早一些,但由于工艺粗糙、标准混乱,本国钱币的信誉也不高,宋朝铜钱的使用在日本反而超过了该国货币,是流通中的主要币种,这一现象引起了日本统治者的不安,日本建久四年(1194)天皇诏令禁用宋朝铜钱,但宋朝铜钱在日本已“根基牢固”,此禁令事实上“无实际效力”。宋朝铜钱在越南也广泛使用,范成大曾在广西静江任职,他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述交趾“不能鼓铸泉货,纯用中国小铜钱”,这倒不是很准确,因为越南也曾效法中国铸造过本国钱币,只是流通性不够,宋朝铜钱当时在越南更为流行而已。除了这些把宋朝铜钱作为主币使用的国家和地区,还有一些东南亚、中东国家把宋朝铜钱作为主币使用,或者作为对本国货币的辅助货币进地流通。

除了作为主币或辅币,宋朝铜钱还有着另一个功能,那就是储备财富。据有关资料,截止 1998年日本共发现中国古钱币窖藏275处,遍及全国的39个县,总量达353万枚,其中宋钱占相当比重,这些用陶瓮、木箱等盛装埋藏的“备蓄钱”,类似于民间掌握的“外汇储备”。类似的情况在越南等东南亚等国也有考古发现,如1899年在河内发现过2个陶罐,里面藏有中国古钱币23000枚,其中绝大多数为宋钱。

经验教训

宋朝铜钱广受欢迎,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到宋朝时铜钱的铸造就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铸造和管理的经验丰富,形制、工艺更为考究,不仅规格统一,而且用料也有严格的规范,虽然历代王朝都无法彻底解决的私铸问题在宋朝也有存在,但总体而言宋朝铜钱的铸造质量受到了广泛认可。

据《宋史》食货志介绍,1000枚铜钱约重5斤,铸造它需“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按宋制,1斤为16两,1两约合今40克,即1贯铜钱为3200克左右,真正的“货真价实”。《宋史》还有个记载,绍熙年间“大食蕃客罗辛贩乳香直三十万缗”,即回收了货款30万贯,如果全部以铜钱结算,仅钱的重量就是960吨,用小船去运都载不了。

当然,更主要的是宋朝经济发达,铜钱始终保持了旺盛的购买力,这是宋朝铜钱得以“国际化”的基础。在《宋会要》里有宋真宗时“物价甚贱”的记载,宋太宗时河东米只卖十多文一斗,岭南一带更便宜,米只卖四五钱一斗。《宋史》记载,宋仁宗时京西一斗谷也只卖十文钱,朝廷不得不下诏:“恐太贱伤农,令下三司及早市籴。”随着时局的变化,物价也会出现一定波动,但放到整个300多年的历史中去考察,宋朝的物价水平是较低且相对稳定的,这是铜钱始终“坚挺”的关键。宋朝铜钱“国际化”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朝经济建设和货币管理方面的某些成功之处。

一国发行的货币在被别的国家作为主币、辅币甚至“外汇储备”去使用,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是本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为本国对外贸易提供便利,还可以增加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享受类似“国际铸币税”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但对宋朝来说这些好处都感受不到,反而经常被铜钱大量外流所带来的“钱荒”所困扰,造成本国货币流通的短缺,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再三下令禁止铜钱外流。

究其原因,还是对货币属性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对货币来说,其商品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同的,挖掘货币的交换价值才是发挥其效力的方向,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信用货币取代非信用货币不是一种倒退,而是进步,按照宋朝的综合国力和铜钱“国际化”取得的成功,宋朝初步具备了“升级”货币体系的基础,即以信用货币逐步取代非信用货币,但这个机会未能及时抓住,铜钱“国际化”带来的益处无法享受,反而受其弊端的困扰。

宋朝也推出了交子这样的纸币,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没有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这件事,纸币发行不能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未能控制规模、保证充足储备,结果变成了朝廷的“提款机”,自然很快失去了信誉。如果宋代的交子也能始终能保持旺盛的购买力,像铜钱一样流向各个国家和地区,那么货币“国际化”的种种好处自然就可以享受到了。
宋朝浪费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国际化”不仅要有客观的条件和基础,还要有正确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和持续为之努力的过程才能实现最终目标,认识不到位、措施有缺失,即使方向是正确的、外部条件也不错,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赵晶)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