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理轩主编的《大家手笔》一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近两年人民日报“大家手笔”栏目所刊文章,结集而成。
人民日报“大家手笔”栏目,开设于2013年8月,现已成为人民日报一大品牌栏目。
“大家手笔”作者,都是已知、欲知和可知的大家,其中包括“90后”的汪子嵩、张世英、何兆武、卫兴华诸位前辈,“80后”的邢贲思、陈光中、张晋藩、厉以宁等先生,以及“70后”“60后”的先进们和一批中青年大家。
“大家手笔”文章,一篇千把字,一事一议,精工细作、逻辑井然,语言尽可能轻松活泼,是“微时代”难得的“悦读”佳品。
附:《大家手笔》目录
序言:让大时代涌现更多大家(张首映)
哲史篇
1.把“死历史”看成“活历史”(张岂之)
2.人民公仆观念之百年嬗变(张海鹏)
3.弘扬原始儒学的真精神(杨朝明)
4.儒家“五伦”说辨析(冯天瑜)
5.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陈祖武)
6.从哲学看幸福(孙正聿)
7.时代需要可信又可爱的哲学(陈先达)
8.和为贵,何之意?(钱逊)
9.当今需提倡的人生境界和哲学(张世英)
10.对待传统文化得有三种精神(陈祖武)
11.信史与史传文学的异同(冯天瑜)
12.仅凭“读经”哪能建构现代精神家园(孙正聿)
13.孝道:中国优于西方之道(周桂钿)
14.构建我们自己解释历史的话语体系(姜义华)
15.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楼宇烈)
16.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李伯谦)
17.哲学的魅力(张奎良)
18正确体认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性(郑师渠)
19.新青年引领新时代(耿云志)
20.汲取“忠孝节义”中的正能量(郭齐勇)
21.修炼内功与巧借外力(张广智)
22.弘扬君子之德(牟钟鉴)
23.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茅家琦)
24.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转型(曾繁仁)
25.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袁行霈)
26.民惟邦本:古代治国重要经验(张晋藩)
27.记住元朝那些事(陈高华)
28.深入·比较·借鉴(徐大同)
29.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刘梦溪)
30.“通变”与中国独特价值观(李德顺)
31.文明交流互鉴大有可为(徐世澄)
32.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功能(赵曜)
33.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王友三)
34.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吴潜涛)
35.发挥好历史碎片的大作用(晁福林)
36.为人民写历史写人民的历史(萧致治)
37.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安乐哲)
38.民族复兴需要文化自信(何星亮)
39.历史理论的源与流(沙健孙)
40.立足语言多样性研究汉语(沈家煊)
41.史学重在探寻规律探讨命运(刘泽华)
42.实践观念是重要哲学范畴(赵家祥)
43.中华文化要“自己讲”“讲自己”(张立文)
44.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张岂之)
45.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演进和现实指向(庞卓恒)
46.中国历史学的传承与创新(安作璋)
47.“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李宇明)
48.如何看经典学经典(刘纲纪)
49.科学把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靳辉明)
50.从伦理学反思新自由主义(夏基松)
51.历史虚无主义怎样掩人耳目(陈之骅)
52.扎实推进中国海洋文明研究(杨国桢)
53.让世界分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顾海良)
54.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郝时远)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