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6年05月23日10: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大农”与“小农”

“大农”与“小农”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组织结构问题。这些年一再强调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六大主体组成,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小农户,前五个都是新成长起来需要扶持的主体,但扶持新主体,千万不能忽视小农户的利益。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家庭经营才是农业生产经营最符合规律的一种经营方式。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基本成因所决定的:

一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相比有着根本不同的特性:农业生产不能搬移。地在哪儿,庄稼就种在哪儿,不像工业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生产;农业生产不能倒序,比如植物的种植得先播种,然后一步一步到最后的收获,必须按照顺序进行,不能倒过来。工业产品的生产工序灵活多变,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农业生产不可间断。工业产品可以间断生产,今天可以不做后天再做,农作物的种植则不行,一天都不能间断;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命体。所以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就像教师教书和医生看病一样,是个良心活,负责任和不负责任效果大不一样;农业生产要遵循两个规律,自然再生产规律和经济再生产规律,农业生产不能光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业生产的成果只能最终一次性显现,所有的努力以及付出,只能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上,它没有中间产品。以上六个不同点就导致了农业生产监督成本非常高,不可能用工业生产的监督方式,否则大田种植都得派人24小时监督。所以农业的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个最佳利益共同体,谁是最佳利益共同体?就是家庭,所有的成员不讲价钱、不计报酬,该干什么,要不要分工,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世界上没有哪个组织能像家庭这个利益共同体一样,能够如此紧密地协作。所以选择家庭经营,这是农业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表明家庭才是农业生产的最佳利益共同体。奴隶社会是由奴隶主来主宰的,再多的奴隶都是围绕奴隶主的家庭来进行生产,奴隶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还是家庭;封建时代,地主是家庭经营的核心,再多的佃户都是围绕地主家庭这个核心转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求,创造了家庭农场,但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社会主义国家想打破这个东西,苏联搞集体农庄,中国搞人民公社都失败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率先在安徽小岗村取得了成功,小岗村的改革核心就是恢复了农业的家庭经营功能。

三是世界各国的基本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都表明家庭经营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美国农业生产家庭经营占80%多,欧盟也占80%多,日本基本上全是家庭经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经营主体不能搞,但其他经营主体只能是家庭经营的补充,我们在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小农户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四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小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由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地少人多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现在一些经济学者分析农村经济问题,只采用市场机制的分析方法,忽略了中国相对地少人多的问题,完全无视1930年代以来,三代美国优秀学者卜凯、何炳棣与珀金斯等所积累的研究成果。中国劳动力相对富余,美国劳动力相对紧缺,中国和美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两国农业生产的目标不一样,方法路径也不一样,即我国不能用美国模式来解决中国农业的现实问题,美国农业追求的是劳动力产出最大化,中国追求的目标是土地产出最大化。当然,同样是家庭经营,中国和其他国家面临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现在家庭经营主体有2.3亿承包农户。美国的基本经营单元是230万户,英国是23万户,中国的基本经营单元是美国的100倍,是英国的1000倍。所以中国必须适度提高家庭经营的规模。中央“两办”文件说得很清楚,适度规模就是当地承包农户的10到15倍。一直以来就有一种强大的声音在鼓吹中国农业一定要像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那样实现规模化,我国黑龙江农场就有16000亩的水稻田,用激光水平仪造出一个水平面的样板,现代化程度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高。但是,这种模式只能在特定地方,中西部由于人多地少,广大农村都只能适度规模化。

其实现在中国的小农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已经不是纯粹的小农经济。一是小农户已经不是自给自足,产品已经非常市场化。二是小农户已经不是单枪匹马的分散的个体,正在结盟,正在组织化,是大农中的小农。三是小农户已经不是传统的耕作方式,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技术、现代的设施、现代的管理都已经引入经营中。四是小农户已经不是全部包揽生产的各个环节,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好多生产环节已经让位于社会化服务组织。比如收割,农业部出台了一些政策,激励农民购买了50多万台收割机,基本解决了我国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问题。五是小农户已经不再封闭保守。现在已经把新理念、新技术都引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且实现了“接二连三”的三产融合发展。六是小农户已经不是只种自家的土地,正逐步实现经营的规模化。所有这些特征都说明小农和过去不一样,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小农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构建新型经营体系、培育新型主体时,一定要认清家庭经营才是主体、主力和主导。

创新与守旧

创新与守旧问题属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技术结构问题。我们正进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要守得住、守得好。“农业+互联网”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现在互联网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各行各业的业态都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进行重新组合,新的业态都在不断变化。互联网经历了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再到产业发展历程,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互联网经济体。谁加入这个经济体,就能从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互联网既有生产力产生变革的技术革命特征,又有使整体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产业革命特征。互联网具有这两个复合型的特征,反映在农业领域,就是大大推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为农业三产融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实现产业价值的整体提升。互联网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互联网是虚拟经济,它必须是以实体经营为基础。今天人类特别是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就是后喻文化的新时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文化分为三阶段: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就是农业社会时代,农业文化传承就靠先辈的经验积累,然后向后辈传递。到了工业时代,叫并喻文化,就是技术可以在同代人里传播,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的经验积累。到了今天的信息时代,叫后喻文化。科技高度发达,年轻人比老年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既然农业已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那就需要年轻人发挥主导作用。这个背景下,农业的生产经营更要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好。互联网可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互联、互通,这是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一个关键功能。农业技术的传播过去需要面对面、手把手。如今,农业科技的推广可以利用线上线下的互动超越时空对话,今天网络发达,在北京可以了解美国的技术,跨越时空。互联网搭建了大工业化生产和大商贸化流通的双层结构,世界上所有的工厂都是互联网的工厂,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是互联网的商品,这个双层结构连成一体,网罗天下,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在这个双层结构中融为一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