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2】

2016年05月23日10: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除了“农业+互联网”外,农业还有诸多方面需要创新。比如制作创新,现在许多有名的小吃都是新培育出来的。去年的网上评比,第一是黄焖鸡米饭;第二是兰州拉面;第三是沙县小吃,这些都是制作创新。创新是说不尽的话题,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要守得住、守得好。中国农业具有先发优势,18世纪之前,中国的农业文明引领人类文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才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18世纪之前,中国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面,中国的农业文明有它的合理性,要很好地继承发扬。今天全世界流行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以及立体农业等其实我们老祖先早就创造出来了,只不过今天我们把它转变成了新的名词。像杂交技术,中国农书上早就记载有动物植物的杂交技术。这些技术都需要很好地传承与发展,而其中最核心最需要传承的就是有机农业产品。现代农业的化肥农药对人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已经受到广泛诟病,传统农业的有机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得到普遍青睐。我国河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非常优越,非常适宜硬质小麦的生产。那里有一个叫杨兆霖的企业家,他20年来就追求一个梦想:生产有机面粉。2013年,他的小麦面粉被欧盟认证为有机面粉,同年被中南海选为国宴招待面粉。他生产有机面粉的秘诀就在于“三用三不用”。第一不用化肥农药,他租赁了2万亩地,用豆麦轮作的办法培肥地力。第二不用河水用矿泉水,因为黄河水有污染,他通过打150米的深井,抽取地下水浇灌。第三不用钢磨用石磨,用钢磨磨面高速高温,会破坏小麦的品质,麦香也没了。由于环保和健康,这种有机面粉能卖到1公斤30元到260元,面条卖到46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经济效益非常好。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所以发展传统有机农业,不仅不“落伍”,还会大大提高效益。特别是现在,人们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和健康,有机农业前景无限广阔。在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上,我们应该向有先进经验的国家学习。比如日本有十几万家百年老店、八家千年老店。德国有十多万种工业标准是国际标准。为什么?因为精工巧匠,就是守住传统,把事情做到极致。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正是对坚守传统、做出极致的诠释。

得利与便利

得利与便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制度结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制度设计都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农民得利,今天农民不光要得利,更要办事便利,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给物给钱不如给个方便。长期以来,制度设计都重在让农民得利,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作为追求目标,作为制度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现在的农民已经不太重视那些为数不多的农业补贴,需要的是办事便利。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一直强调简政放权,但简得远远不够,放得远远不足。就农产品加工来说,有些申请还是很复杂,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把一只鸡变成烧鸡需要提供半只鸡重的申报材料”。基础制度设计一定要将得利与便利同时考虑,只有把得利寓于便利之中,才能适应农民的需求。

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运行机制问题。在物质匮乏时代,人们的关系就是生存竞争,现代社会是物质丰裕时代,生存竞争让位于合作互助。特别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在大规模的社会化分工面前,只有合作才能避开风险,那就是要从生存竞争观念转变到利益合作,或者叫伦理合作上,这样才能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哈耶克说,“经济的全部问题就是如何利用高度分散的、个人根本不可能掌握的知识的问题。”因此,农业必须在全产业链条中建立起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一个产业像农业产业之间的关系这么紧密,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原料,种植业和养殖业又为加工业提供原料,种养加又为销售业提供产品,而旅游业则是在前四个产业的基础上,无中生有萌发出的一个产业。农业整个产业链很长很复杂,但“种养加销游”这五大环节则是骨干。这五大骨干环节互相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社会高度分工又高度合作的背景下,五大骨干环节必须打造成农业产业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可以分四个层面,第一层是利益共同体,没有利益的共同,什么都没有依托。第二层是情感共同体,有了利益共同体,大家要培养共同的情感。第三层是文化共同体,所谓文化共同体,就是要有相同的价值观。合伙办农场,有的人是想“捞一把”就走,但有的人就想将其作为一个事业,价值观不同就很难合作,所以要培养文化共同体。最后在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才能打造成命运共同体,各个环节都必须超越自我,在更深广的时空里,思考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价值,寻求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最大的公约数,建立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和谐共处、平等共生的一种紧密关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但不论怎么改,必须守住三条底线:抓“三农”工作的力度不降低,抓粮食生产的力度不减少,农民的利益不受损。(下)(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农业大学演讲的录音整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