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

刘建飞

2016年05月03日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我国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指导,也是研判国家安全形势的根本方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4月15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个全新的概念,也是重大战略思想。它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指引了方向,也为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准确把握中国国家安全形势新特点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每个国家的安全观都会因自己的国情、安全形势与任务而有自己的特点;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安全形势与任务,因而会有不同的安全观。冷战结束之前,世界多数国家主要关注的是传统安全,即军事安全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安全;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暴力恐怖袭击以及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越来越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与这种趋向相适应,“大安全观”“综合安全观”等概念应运而生。

中国的安全环境、形势与任务与其他大国相比一直有自己的突出特点。今天的中国,与过去相比,又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对这样“丰富”“宽广”“复杂”的现实,已有的“大安全观”“综合安全观”等概念都难以准确地概括、体现。而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反映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宽广的时空领域、复杂的内外因素,更体现出各个安全领域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国家在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安全战略时有了更加明晰的指针。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强调“总体性”,就是要将各领域的安全统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体系”。从体系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就要求统筹兼顾各种安全,从而克服“单打一”的弊端,避免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矛盾、冲突、干扰、制约。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表明,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单打一”,将某一种安全任务压倒其他安全任务,最终结果是顾此失彼,甚至是在该领域安全上获得了暂时收益,但却使国家总体安全利益遭受长期损失。

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中,各领域安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政治安全是根本,经济安全是基础,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保障,国土、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此外,网络、海洋、太空、极地等也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新型安全领域。所有这些领域的安全,最终都服务于人民安全,因为人民安全是宗旨,“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维护所有领域的安全,都需要国际合作,要以国际安全为依托。

从“体系”出发,强调“总体性”,还需要我们重视各种安全之间的统筹,特别是要处理好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与国际安全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当前,中国正处在崛起的关键时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既定战略方针谋发展;但是也绝不能放松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既不能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安全;更不能为了追求绝对安全而牺牲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美国拥有超强的军事实力,可以无忧军事安全,但是仍然难免遭受非传统安全威胁,特别是核恐怖主义,已成悬在其头的上达摩克利斯之剑。只要我们能够保障基本的国家安全,就应当坚定不移地继续以发展为中心任务。

推荐新闻:


习总书记谈“网信工作”为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绘制明晰路线图

【解读一】王四新:做好立法司法工作,提升互联网治理法治化水平

【解读二】习总书记讲话聚焦四个新理念 纠正互联网传播模糊认识

【解读三】谢永江: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包涵的五大要义

习近平首提改革的两个方向 为增进人民福祉提供行动指南

习近平提文物保护16字方针 展现共产党人历史自觉文化自信

习近平指导“两学一做”为何特别强调“问题导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