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2】

刘建飞

2016年05月03日08:05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

科学研判总体国家安全形势

所谓国家安全,就是指国家重大利益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的安全形势及主要威胁来源是大不相同的。

第一,政治安全形势相对较为复杂。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主要威胁源来自内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都关系到政治安全。外部威胁源主要是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从严治党的推进,政治安全形势肯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经济安全有风险但可控。中国的体制优势使得国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济安全的主要潜在威胁来自国内。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只要国内经济良性运转,政府对外部危机的影响应对及时、得力,经济安全就有保障。

第三,社会安全形势趋于复杂。经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一些旧矛盾尚未消除,各种新矛盾不断出现。但是,在我国体制优势下,发生大的社会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社会安全问题总体上可控。

第四,军事安全有保障。军事安全最受国人关注。中国在评估国际形势和外部安全环境时,首先要看军事安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是否还是时代主题,中国是否会遭遇大规模战争。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军事安全只有潜在的威胁,主要威胁来自日本及日美同盟。当然内部因素也很重要,如果自身虚弱或安全意识淡薄,让竞争对手认为有机可乘,就会刺激潜在外部威胁变成现实威胁。

第五,国土、文化、科技、生态、资源、核领域安全有忧无患。这六个领域安全的主要威胁源在国内,外部威胁源是次要的。这些安全领域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隐忧,但总体上是可控的。

第六,信息安全问题现实而严峻。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表明,我国的信息安全威胁比较现实、突出,而且主要威胁源自外部。但信息安全威胁的作用主要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安全问题来发挥,单凭其自身很难对国家安全造成颠覆性威胁。

综合来看,总体国家安全形势基本面是好的,不存在迫在眉睫的重大安全危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

打铁需要自身硬。维护国家安全,除了准确研判安全形势,认清安全威胁及其来源之外,更为根本的是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在国家安全能力中,目前中国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安全是宗旨。可以说,国家安全说到底就是人民的安全。一切安全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人民。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没有13亿人民的积极参与,国家安全工作不可能搞好。因此,必须增强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调动他们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受传统安全观影响,在许多国民思想中,国家安全就等于国防,那是国家领导人和军队的事情,与己无关;而且随着中国国防力量的增强,国家安全状况越来越好,没有现实的忧患。应当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让国民认识到,国家安全涉及很多方面,不仅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也与每个人的行为紧密相关。就拿信息安全来说,有时可能是某个人的无意识行为,就有可能造成国家机密的泄漏。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民成为网民,维护信息安全的难度明显加大。这就更加需要加强对国民的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应当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各层级正规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宣传舆论部门应当将国家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安全法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这会有力促进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提升。

在国家安全教育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领导干部来说,他们既是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同时自己也是受教育者。许多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意识并不比普通群众强多少,他们首先要接受相关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家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尤为重要。为此,各级党校及其他干部培训机构应当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综合报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