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追求“全方位”的共享发展【2】

2016年04月08日16:5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追求“全方位”的共享发展

打造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将健康中国融入社会发展之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健康中国是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本次论坛的“打造健康中国”分组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说,这个工程要实现三个目标:第一,政府主导,就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第二,全社会力量的动员,包括企业;第三,全民参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起应有的责任。通俗地概括,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能够做到病有所医,减少发病,增进健康。

美国礼来制药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李励达也表示,健康中国的目标就是建立高效的医疗卫生体制,确保医疗卫生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病人的财务负担,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刘远立介绍说,经过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总体门诊满意度是91.4%,住院病人总体满意度是96.2%,这两个数字比2013年都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门诊方面,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优化预约时间,缩短等待检查和检验的时间。在住院服务中,患者最关心的是医院的伙食,这也反映出医院对非医疗服务不够重视。而与病人相对较高的满意度相比,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低,65%的医生认为他们的工作负荷过重,80%以上的医生认为现在医疗价格没有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87%的医生决定不让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疗行业。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状。

对此,刘远立认为,健康中国一定要善待病人,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优待医护人员。这也应成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下一轮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

药品安全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司长王立丰说,“以维护公共健康为着力点,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是打造健康中国的应有之意。”他表示,作为医疗卫生产品的监管部门,必须重视提高药品的质量和标准,同时也要关注药品的可及性,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对于中国建立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江慕忠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行更高效的管理,根据病人的数据和治疗指南合理使用药物,政府还可以进一步建立监管框架,提供资金,帮助建立疾病登记薄,支持更加有效的治疗和药物使用。二是更好地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让社区医院承担更多先行诊断和长期慢病性管理的责任。这方面做得好,可以减轻中国保健体系的负担。三是保证能够获得创新药物和高质量的仿制药。

李励达则呼吁,实现“健康中国”这一目标,必须打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以及支持性、包容性的生态系统,促进医药领域的创新。

发展公私合作制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在经济和财政新常态下,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积极营造社会组织成长的环境,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体现。未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与私营合作制)模式,将成为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次论坛为此举行分组会进行了专题讨论。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共同参与公共服务建设具备各自的优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认为,在一些大的项目中,公共部门可以承担私营部门所不能承担的风险。同时,由于项目涉及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参与能够使所有人受益,确保这些公共产品的充分提供,也可以确保这些公共产品得到财政支持。而私营部门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政府在开发或运营方面所缺乏的专业知识。

PPP与传统的采购方式不同。埃里克·马斯金说,在传统采购模式中,公共部门选取一些私营部门作为采购供应商,建设和运营的合同是分开的。但在PPP模式中,建造和运营是捆绑在一起的,同一私营部门既负责开发,也负责运营。这种捆绑显然也有不利之处,因为最好的开发商不一定就是最佳的运营商。而好处则在于,开发商在开发的阶段就会考虑运营时的成本问题,从而更加节约成本。

中国在PPP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作为PPP的地方实践者,山东省济南市市长杨鲁豫说,目前比较成功的PPP项目都是经营性较强的项目,未来需要向公益性的项目拓展。现在一些社会资本不愿投资太长期的项目,希望几年之内都能够收回投资,避免风险。而政府更希望PPP项目的周期能够适当延长,减轻财政压力。

埃里克·马斯金提醒说,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显示政绩,可能会推进一些高成本、高能见度的政绩工程。他认为,中央政府一开始就应该对项目的开支进行限制,要求地方领导认真估算项目成本,以确保公共项目确实对社会有益。同时,地方领导还需要与承包商签署固定价格的合同。此外,从公共部门的角度来说,需要采取恰当的激励机制,才能选择恰当的PPP项目。加拿大商业理事会总裁、首席执行官,加拿大前副总理约翰·曼利也表示,可预见的透明度和合理的激励机制是PPP成功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在中国的PPP领域,国有企业的参与是一大特色,但它的限制词是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贾康强调,PPP更适合那些认同与政府合作取得非暴利但有所回报的企业,政府也必须找到明显不同于风投、创投的民间资本来进行合作。作为合作伙伴,政府与企业之间不能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也不能存在产权纽带关系。(记者 姜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相关专题
· 《中国发展观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