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进出口总额3.31万亿元,同比下降12.6%,对外贸易呈现出口跌幅较大、进口降幅收窄、高技术产品形势较好、大宗商品量升价跌等诸多特点。
针对海内外对中国外贸形势的关注,商务部部长高虎城3月2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超过30万亿元的国内消费市场、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8000美元的人均GDP,跨国公司和中高收入人群也在不断扩大。今后,随着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不仅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进一步改变自身面貌。
扩大开放仍是中国当前最紧迫任务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坚决地选择了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由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服务贸易大国、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
“但是,目前中国的开放水平不够高,开放程度不够深,开放领域也不够宽。扩大开放仍然是我们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虎城在发言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加快对外贸易的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当前,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仍只有15.2%。对此,高虎城特别强调,“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优进优出”的战略,加快把中国建设成一个贸易强国的步伐。
高虎城说,目前,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服务贸易利用外资占比已超过60%,服务贸易完全有条件在“十三五”期间发展得更快和更好。中国货物贸易已居世界第一,下一步将重点促进贸易与投资相融合、互动,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贸易业态,优化外贸的产品、市场和区域结构,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
对于未来中国的外贸走势,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会比较曲折,中国度过转型阵痛期需要一个过程,但作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角色”,中国今后的舞台仍将十分广阔。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在发言中对当前全球贸易放缓的原因作出了四点分析:第一,经济复苏主要是由政府需求而不是消费和投资来促成的;第二,全球贸易链的延伸虽使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所凸显,但这样的拓展目前受到诸多阻碍;第三,大宗商品价格下挫也影响复苏水平;第四,自中国入世后,世界并未出现大幅贸易便利化措施。
如何让贸易恢复增长引擎的作用?英卓华建议,首先,应该避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各国应逐渐退出经济危机后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另外,区域贸易协定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宗旨,减少商品贸易壁垒,提高海关通关效率、减少物流障碍。
在英卓华看来,考虑到全球化性质的改革,各国现在急需找到一些新竞争力的来源和贸易一体化发展的动力,利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资本去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将会进行再平衡。在此过程中,会有更多的资本寻求投资机会,以此激活商业和消费力量。
“尽管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中国目前仍是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贸易发展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英卓华肯定地表示,相信各个经济体通过结构调整、贸易协定、投资与互联互通项目,一定能够重启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
以G20峰会为契机,中国将为提振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在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复苏缓慢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各国结构性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成为当前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任务。而作为2016年G20轮值主席国,中国将如何在G20机制中发挥领导力、引导G20进程更令各方十分期待。
据悉,今年G20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发言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且不平衡,需求的疲软可能带来通胀压力。G20峰会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增长,促进创新,提高就业率,同时增加经济的包容性。
为提高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性,与会嘉宾呼吁,G20成员国应着力加强政策的沟通协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各国政策行动产生的“溢出效应”意味着其需要更好地进行协调。因此,迫切需要G20峰会来搭建相关政策框架,促进实现这种全球决策的进程。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强调了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他具体指出,第一,G20各个成员必须加强政策协调,形成政策共识,要在G20整体的层面采取行动,应对挑战;第二,要在重要的国际经济政策问题上,例如汇率市场,加强政策的沟通与协调。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如今中国也应该显示其领导力。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充分享受了全球化带来的益处,现在中国可以反过来为更深层次地推动全球化进程作出积极的贡献,以可持续的方式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发力。
在英卓华看来,中国已经在直面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等就是中国开始建立合理的长期投资机制的例子,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尤其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引领作用,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相关专题 |
· 《中国发展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