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制度文章变国风 万古关河气象雄

学习时报编辑部

2016年02月26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制度文章变国风 万古关河气象雄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了解中国要切忌‘盲人摸象’。……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十八大以来三年多的国家治理发展进程彰显出:“大国治理战略”是一以贯之于习近平全部治国理政实践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是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的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把握时代脉搏,顺乎民心民意,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掌舵中国巨轮行稳致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是既往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现实大国治理的实际需要;既是“若烹小鲜”之“治大国”理念的思想衍生,又是国家发展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体现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思考,即对大国治理之战略方向、战略布局、战略基础、战略关键、战略力量、战略引擎、战略方位等方面的深切考量及由“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念而来的精心实施,既是其个人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之具体化,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国治理方略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大国治理战略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大国治理哲学思想之精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战略方向: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还特别强调,这个梦想“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与不同国家民族梦的对接,既是为了让世界人民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及其所需要的发展环境,也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大国治理的目标追求。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形象地把这个目标概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是历史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总量虽大,但除以13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八十位左右。让13亿多人都过上好日子,还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中国梦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执政自信的充分体现。分两步走实现中国梦,不仅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更关乎中华民族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自强自立,使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夺目的光辉,为人类的不断探索前进提供文明的光照。中国梦的提出,不仅道出了中华儿女藏之于胸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凝心聚智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在阐述中国梦时,十分强调民族、国家、人民三个主体因素的有机结合。他指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他特别强调:“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习近平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语气平和而坚定:“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

在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建设社会主义,我们面临着想象不到的困难和风险。习近平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在这个阶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发展为谁发展是发展的核心要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如何发展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刻地回答了为谁发展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强调,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胆子要大,就是要在既有改革成就基础之上,集全党智慧、汇全民之力,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以刮骨疗毒之勇气实施全面改革,无畏无惧,打一场新的改革攻坚战。步子要稳,就是要深入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领导保障,保障改革事业的稳定和顺利。 

习近平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这是“四个全面”作为重大战略布局的意义所在。习近平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