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廉 思:善做“看不见”的青年意识形态工作【2】

2015年05月26日14:4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善做“看不见”的青年意识形态工作

  战术层面:话语体系的转化

  对于大人物,我们要讲小故事;对于小人物,我们要讲大故事;对于老人物,我们要讲新故事

  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入心入脑、深入浅出,还要运用青年喜爱并接受的话语体系。

  主流意识形态要想成为青年信息传递和思想观念沟通的主要内容,成为在青年生活中真实而普遍发挥作用的信息权力,就必须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字内容视觉化、理性概念感性象征化的转变,这要求我们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对于大人物,我们要讲小故事。比如习总书记去庆丰包子铺吃包子,显然比开会更能赢得广大青年的关注。因为我们平时见不到大人物的日常生活,他们的日常细节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稀奇的。其实,伟人流传下来的那些生动的小故事最能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可能忘了列宁哪天开会,开的什么会,但却记住了列宁和士兵的故事。

  从青年工作的多年实践我们感受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讲理论要接地气,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大专家讲青年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让根本方法变成管用办法。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经过感性的“打包”和“大小”的转换,才能真正打动青年。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是我们的基本功和敲门砖,构建本地化的、群众性的、富于哲理和动员力的语言系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对于小人物,我们要讲大故事。为什么小人物要讲大故事?因为很多人都有成就大事的梦想,但并没有这种机会。几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普普通通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大事是稀奇的。

  我们在影片中经常看到,主人公并不是从头到尾的高大全。虽然主人公到最后都会拯救世界,但是,他或者曾经穷困潦倒,或者胆小怕事,是一个典型的普通人形象。不要总以为讲一个英雄主义的故事,就一定要将主人公塑造为一个神。我们应当努力在普通人的人性之中找到亮点,用寻找美的眼睛在平凡人之中发现人性的光辉和伟大,这样的人更亲切,更朴实,更自然,这样的人你也可以做到。什么是大人物?大人物就是不断努力的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小人物,但也都有成为大人物的可能性。关键看你自己怎么做,想成为什么人。

  对于老人物,我们要讲新故事。雷锋是个老人物,雷锋精神是个老话题,但近年来在青年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对雷锋的质疑和解构。比如雷锋在军旅生涯的951天时间里,总共拍下了222张照片,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和照相机并不普及的年代,这该做何解释?雷锋生前有手表、皮箱、毛料衣服等当年罕见的奢侈品,似乎消费很超前,钱从哪里来? 在第52个学雷锋纪念日,我们组织了《学习雷锋精神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了研究雷锋精神的专家和青年们一起分享学习雷锋的心得和感悟。手记、手稿、女朋友、立功、捐款、皮夹克,种种被遮蔽的问题,大家一一辨析。

  通过一次次的思想争鸣,青年们改变了对雷锋的刻板认识,大家最后一致认为,真实的雷锋,是一个阳光帅气、向上进取、真诚友善的邻家大男孩,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大哥哥,他也有烦恼,也有纠结,也渴望爱情。一位青年在研讨会后说:“理解雷锋精神,不仅要把雷锋当做远远的伟人,更要把他看做身边的朋友。雷锋做好事是快乐的,我们只有理解了雷锋的快乐,才能理解雷锋精神的真谛。”

  综上所述,我们对青年做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学会用科学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来说服人,而不是拿大话、空话、套话来压人。我们应当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用鲜活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打动青年,把主旋律像小说一样隐藏在故事和人物之中,而不是乏味枯燥的说教和灌输。我们要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同青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引领而不是批判,是对话而不是责骂,是寻求共识而不是诋毁压制。

  (作者为“蚁族”概念首创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参考文献】

  ①傅佩荣:《探索生命的价值》,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