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APP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在今年2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的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政务微博账号达24万,政务微信账号已逾10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政务微博的数量最多,原因之一是投入成本相对较少,是比较经济的一种传播方式。沈阳认为,虽然目前政务APP的数量还不多,但对它的投入成本也正在增加中。
那么,有别于微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格局中“新入伙”的成员,政务APP该如何寻求自己的定位?
在沈阳看来,政务APP不应再以提供内容为主。“政府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传播渠道都占领。”沈阳说,以发布权威消息为例,只要该信息在其中一个快速传播的平台上公开,其他媒体就会跟着进行传播。
“用户现在接受内容的渠道实际上是‘过载’的,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传统媒体等各种渠道看到内容。APP如果只是以内容为主,就没有太大存在的必要。”
因此,沈阳提出,政务APP应该是内容和服务并重,更突出“功能性”。
沈阳对微博、微信、APP三个平台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微博灵活、迅速、传播范围广,能够快速、及时的发布动态新闻;微信则更像一张“移动报纸”, 有一定质量把控,可以作深度话题的策划,适合深度长文;而政务APP则兼具了内容和服务的功能。
不过,目前很多功能类政务APP的质量还有待提升。“不少APP讲究用户体验,需要很好的产品经理,但优秀人才难得、成本高,政务APP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能否做好的关键。”沈阳说。
深圳交警APP上线以来,也已经更新了多个版本。“每次更新,板块就会增加一些新服务,比如驾驶证查询功能,就是后来加上去的。”孙婷说。
但沈阳表示,大部分政务APP的迭代更新速度并不到位。“一般来讲,好的商业APP迭代周期是22天,但大部分政务APP远远达不到。”
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宋刚也表示,目前,大部分政务APP有“马力不足”的情况。他说,政府部门和一些公司合作开发APP,大多停留在开发阶段。一旦产品上线,和公司的合作就终止了。因此,宋刚建议,应该让第三方公司继续进行后期的运营工作,来保障APP的后续更新。
至于政务APP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内容,沈阳认为,数据化和智能化应该是未来的方向。比如,APP能自动判断用户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以此来推送相应的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如较常浏览的新闻内容,来推送和他喜好相近的内容或服务。
聚合服务是政务APP未来趋势
在媒体从业10余年的周齐(化名)很想知道,未来政务APP会如何发展。最近,他都是通过中纪委监察部APP的推送消息来了解,又有哪些“大老虎”被拉下马。
“好的政务APP,应该整合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曾有很多民众跟周奇反映,到政府部门办个事,恨不得要“跑断腿,磨破嘴”。因此,周奇希望,最好有一个政务类APP,能聚合所有国家机关的各类服务功能,比如查诉讼单、看路况、预约办理各类证件等。
“这样一来,原先需要跑好多趟,或者需要下载多个APP才能享受到的服务,在一个APP中就能实现了,会便捷不少。”
沈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聚合政务类APP,的确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他提到,国资委目前还在测试中的“壹站”APP,走的就是聚合路线。
据媒体报道,除了国资国企的信息外,该款APP还集合了国家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航信、中国国旅、中粮集团等企业的交话费、缴电费、查航班、买食品等多项服务功能,侧重于“信息+服务”的模式。
沈阳认为,这款APP也展示了中央政府部门开发APP的思路。“如果地方政务APP侧重‘地域性’,中央政务APP就应该侧重‘领域性’。”此外,沈阳说,微博、微信和APP数据的打通和整体挖掘,也应该是未来关注的焦点。
“深圳交警”APP 功能的设置,最早就是整合了网站、微博的内容。“当时,我们首先想的是要把‘网上深圳交警’、‘深圳交警’微博上的服务、资源都放到APP上,让老百姓查看起来更方便。”孙婷介绍。
不过,在新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沈阳认为,只有成为“超级APP”才有生存空间。“如果用户量在百万以下,没有合理的支撑模式,那么,小众化的APP,就会被政务微信所取代。”
(杨梦晨 记者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