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万鹏)近日,指导2015年全国“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发布。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防止出现忽视农业的倾向,并围绕建设现代农业部署了一系列强农政策举措。这是中央连续12年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在“三农”上,继续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认为,一号文件全面延续了现有“三农”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创新领域,将全面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系统描绘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图”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三大产业中最基础的产业,但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它仍处于“短板”的位置。姜文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2015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同往年相比,它针对的“三农”问题不是具体的某一个领域,如水利、粮食等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而是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涉及的诸多领域提出了全面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图,在全面延续现有“三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创新领域,《意见》具有系统性、延续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必将全面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首次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定位
姜文来指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我国“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定位,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三农”问题在实现“中国梦”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战略定位,“三农”问题圆满解决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要强、要富和要美,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采取各种措施,迅速补齐“三农”在“中国梦”中的短板,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提升中国综合实力的重大途径。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农村改革如何定位?《意见》指出,农村改革在我国全面改革中更加重要,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农村改革是实现中国强、富和美的必经之路,两者相辅相成。
重新定位了新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地位
该文件全文共分5个部分32条,将“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既延伸了以往“中央一号”精神,也重新定位了新形势下“三农”问题中粮食生产能力的核心地位。姜文来认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吃饭问题是“中国梦”的首要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最重要的安全,必须放在至高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受到资源短缺、成本上升、效益低和国际市场等多重严峻挑战,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是养活13亿人口的头等大事,无论是促进农民增收、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还是全面深入农村深化改革,始终不能放松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和提升,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现实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农”问题没有小问题 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
姜文来谈到,“三农”问题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尽管国家连续12年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面对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即便“三农”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三农”新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需要不断地面对和解决。“三农”问题没有小问题,它和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虽然今年的《意见》没有将农业某一领域作为重点主题,但只要认真学习和领会,结合本地的实践,积极应对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真抓实干,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会加快,中国会变得更强、更富和更美。
用“五新”破解“三农”问题“瓶颈”
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如粮食多年连增,农民收入增加等,该文件对2014年“三农”取得的成就用不到100个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着重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四个重大挑战: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如何在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在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姜文来认为,如何破解四个重大挑战,既要注重常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更需要通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用“五新”突破“三农”问题“瓶颈”: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这种在成绩面前更看到面临的挑战,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体现了中央对当前“三农”问题有深刻的清醒认识,应对这些挑战更具有针对性,有条不紊,高度从容,体现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信心,证明了中央高水平的行动能力和执政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