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舆论关注怎样“啃硬骨头”,专家普遍认同深改突破口或在“法治国家建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大棋”如何“落子”、制度设计如何付诸实施,成为舆论、专家及公众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正通过反腐和整顿风气,为正在进行的深水区改革凝聚民心,排除障碍。
《华尔街日报》5月19日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明确今年经济改革九大任务,显示经济改革正不断向前推进。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13日刊发《中国力战“政令不出中南海”》文章指出,中国的改革经验显示,地方创新一直是改革重要力量,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权威与地方积极性,两者缺一不可。针对司法体制改革,韩国《中央日报》发表评论说:“在强化地方司法服务方面,将改变原有的司法和行政管辖区完全重叠的现行体制,这也意味着消除地方政府的干涉及因此导致的制约”。
巴西中国亚太问题研究所所长塞维利诺·卡布拉尔表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全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新的长征”,必然会将中国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很可能为世界带来新的气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给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面对国内外媒体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以后,大家都感到振奋。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执行,目前有三个方面的障碍需要解决:意识形态中的苏联模式障碍,特殊既得利益群体的障碍,旧体制所造成的障碍。
对于改革面临的障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两大高层决策机构将如何运作也受到外界关注。下一步在集中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如何尽快确定这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认为,深改突破口或在“法治国家建设”,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
治理体系完善:学者建议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咨询的力度,公众更关注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期待实践层面的探索与突破
加拿大《星岛日报》3月5日社论称,习近平两会前召集全国省部级主要官员开会,阐述“国家治理”理念,强调要提高民众依法管理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及自身事务的能力,敏感的观察者结合政府去年大幅减政放权之举,认为未来在某些公共领域,政府让度部分空间给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将升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治理体系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国家重大课题的攻关,另一方面需要推进中国特色的智库建设。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理论的攻关,也需要改革研究的攻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治理和治理体系?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此,理论界已经有不少论述和表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梳理和界定。
相关专题 |
· 《国家治理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