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义桅: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安全观

——中国的安全文明及其对西方的超越

2014年08月29日13:29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原标题: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安全观

  个案分析:如何构建亚太总体安全?

  在自身和平发展道路基础上,中国安全文明的考验在周边,也就是如何构建亚太总体安全。亚洲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安全形势最复杂严峻的地区之一。概言之,存在三大类亚洲安全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传统安全挑战。比如领土、领海争端。从本质而言,这是传统以中国为中心的纵向亚洲国际体系遭遇西方传来的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横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时空矛盾,比如,越南以法国殖民时期的版图侵占中国的南沙、西沙岛礁,而历史上(包括1958年范文同总理声明)其政府都是承认这是中国的领海、领土的。因此,让亚洲成为亚洲,而非东西方观念冲突的亚洲,树立整体亚洲观、共同安全观,是实现亚洲长治久安的关键。

  二是国内问题外溢或跨国安全挑战问题。如民族宗教矛盾、资源冲突、跨国犯罪、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上海合作组织是应对此类问题的关键平台,但成员不够广泛、视野不够宽,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综合应对。

  三是全球化带来的非传统安全及不确定性挑战。如自然灾害、能源、气候变化、网络等。一方面,亚洲各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另一方面又面临可持续安全的困境,必须统筹兼顾、协调解决。

  亚洲各类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带来的权力东移和权力分散,增加了安全不确定性,亚洲自然难以幸免,但更主要的是亚洲不能自主。其中,亚洲国家相互不信任是症结,缺乏一体化的亚洲安全机制是核心,亚洲不能自主自立是关键。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不久就倡议成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开启了亚洲自主安全合作的先声。创新观念、创设机制,实现亚洲的安全问题由亚洲人来管理,以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方式实现亚洲安全梦,成为亚洲各国的共同担当。

  为创新观念,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亚信峰会上提出亚洲新型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与普遍、平等、包容的安全理念,走出一条亚洲特色的安全之路。为创设机制,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倡议,在亚信基础上推动建立亚洲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共同探讨制定地区安全行为准则和亚洲安全伙伴计划,建立亚洲执法安全合作论坛、亚洲安全应急中心等,摒弃 “亚洲版北约”的冲动。⑥

  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这正是亚信精神的集中概括。以亚洲方式实现亚洲安全梦,实现亚洲的自立、自强,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当然,亚洲安全问题绝不限于亚洲,解决的思路也不局限于亚洲。亚信会议是开放的,亚信要统领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南盟、阿盟等亚洲地区的安全机制,实现与亚欧会议、北约之欧亚部分对接,最终实现欧亚大陆安全一体化,是可预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亚洲在实现安全梦的同时,也为世界安全贡献亚洲智慧、亚洲经验,贡献安全治理的亚洲模式。

  古人云“知行合一”,亚洲安全观及亚洲安全架构的建立可谓一枚铜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尚需时日。这是笔者参加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简称“香会”)留下的深刻印象。

  行前,中方代表团曾设想,习近平主席在亚信峰会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可能成为对话讨论的焦点。出人意料,外方无人提及,直到傅莹主任和王冠中副总长先后系统阐述其实质内涵,才引发讨论,并集中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亚洲安全的传统角色——美国,与非传统角色——中国,传统安全架构——美国主导的双边联盟体系,与非传统架构——东盟主导的区域安全体系,如何融合、衔接的问题。总体来说,可概括为道、法、术、器四大层面:

  道:实现亚洲安全之道,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解决。习近平主席在上海亚信峰会上的这一期许,引发各方强烈反响。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担心,中国说的亚洲人民可能是中国人民的代名词,他们压根儿就不指望靠自己能解决安全问题。而他们对美国提供安全保护已习惯,换新“安全保姆”有不确定性,何况新“安全保姆”还与东盟一些国家有领土、领海纠纷。这就提示我们,亚洲是被欧洲殖民过的,美国承载了欧洲殖民者遗产。亚洲小国对亚洲的本我——传统亚洲,以及让亚洲成为亚洲的理念,难以一下子认可。虽吾道之不孤,一些东盟国家私下还是很支持中国,但都不以得罪美国或在中美间选边为限。如何发挥好亚洲智慧、以亚洲方式实现亚洲安全之道,考验中国与亚洲。

  法:实现亚洲安全之法,是国际法及地区规范。安倍主旨演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是法治,并口口声声以国际法和西方的好学生自居。可是当新加坡巡回大使许通美提出中日可将钓鱼岛之争上诉至国际法庭时,安倍断然否认,声称钓鱼岛不存在主权争端。笔者问及美国参议员卡丁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无时间表时,对方支吾应对。可见,亚洲安全建构切忌国际法实用主义。实现亚洲安全之法,需要建构亚洲各利益攸关方均认可并履行的法的精神与共识。

  术:实现亚洲安全之术,在于传统—非传统的兼容。印尼、马来西亚都提出亚洲需要更具包容性的安全架构,将各利益攸关方包容进来,在以他们的方式呼应中国的亚洲新安全观。当然,包容、约束不只是针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也针对旧安全力量——美国和新安全力量——中国。如何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变成对各方(包括域外利益攸关方)均具约束力和规范性的国际行为规范(COC),是建构亚洲安全的试点,具有开创性意义。

  器:实现亚洲安全之器,在于创造充裕的物质条件,使亚洲国家内部的相互依赖超越对外部依赖。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发言中表示,美国2015年将增加对盟友援助、培训各30%、40%,⑦以此来安抚亚洲盟友,但各国对美国持续提供安全公共产品的能力纷纷表示质疑。欧洲与会者直接问哈格尔,美国如何既要重返亚太,又要应对乌克兰危机?笔者在“香会”上提出,美国将亚洲霸权部分外包给日本,这是安倍打着积极的和平主义突破战后秩序的时代背景。西方国家都在削减军费,因而只顾日本的“积极”贡献,忽略或漠视其错误历史观是否真正为和平?这就提示我们,亚洲新安全观与新安全架构的物质基础,仍然是本地区的持续繁荣及区域内的紧密联系。贸易通、货币通、人心通等互联互通,是亚洲安全的根基。

  一句话,亚洲安全之道、法、术、器皆备,真正达到让各安全利益攸关方知行合一、众志成城的效果,任重道远。

  结语

  以国家安全观为例,中国外交已进入自信、自觉的新阶段。全球化时代中国安全文明,超越了西方二元对立式安全文明,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际话语权。超越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与冷战模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亚洲新安全观是中国安全文明的重要载体。关注安全治理,倡导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安全文明的现实体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学术前沿》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