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能推动医改向前吗
三部委新规公布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表示,“这对打破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和政府行政定价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蔡江南指出,我国医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多年来停滞不前,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僵化不变的定价机制。医疗服务价格严重背离了供求之间的关系,背离了老百姓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价格与其他各种价格之间的比价,已经形成了非常荒唐的格局。例如,医生门诊收费竟然低于理发和洗脚的价格,更是远低于电影票的价格。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医生公开收入的严重偏低,使得优秀人才不愿意学医,一些医学院毕业生不去行医;一些医生依靠过度用药和检查来弥补收入,医患矛盾和冲突日益激化;有限的医疗人才集中在大医院内,造成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现象日益严重,使得看病难、看病贵长期无法缓解。
因此,他认为,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符合供求规律,已经成为我国深化医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现在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和人保部出台新政策,允许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定价,正是顺应深化医改需要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非公立医疗机构先行一步,可以为整个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提供经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也认为,放开非公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应该是中国医改突破供不应求和以药养医困局的一次尝试:其一,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其二,为公立医院提供价格体系参照;其三,刺激政府适应新的市场管理手段。
他还强调,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的管理职责不是变小,而是更大了,因为它要求政府做到放而不乱,在允许市场自我调节的前提下防范风险和法律漏洞。
朱恒鹏的评价则说,新规是2009年启动新医改以来破除“以药养医”体制最为有力的政策,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蹚过深水区提供了多层次的推力。他的理由是,放开非公立机构医疗服务定价是废除“以药养医”格局的真正破冰之举;允许医保机构探索更符合参保人利益的付费方式,符合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推动健康产业大发展等。
不过,他指出,医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改革举措完全实现改革目标。放松价格管制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向前了一步,还需要中央相关部委及各地政策执行者出台配套的改革措施,如对自主定价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如何付费,是医保经办机构下一步亟须研究的课题。再如在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大面积改制公立医院成为医改和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关键一环的背景下,决策部门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该一视同仁,确保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实现效率和公平。(记者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