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副中心”不能泛化,但要明确
这几天社会上都在评说“保定有可能成为北京的政治副中心”、唐山和石家庄等城市也可能成为北京的副中心之事,但这可能是河北省自己愿望,从国家的大战略来看,可能还需要认真斟酌。如果真弄这么多副中心,可能就等于没中心了,这确实有地区内部竞争在里面。不要将副中心泛化,但却必须明确。
从大的方面来说,“京津冀一体化”可以构筑两和圈,一个核心圈,一个是非核心圈。前者主要包括北京周边的廊坊、保定等,其余河北的地方应该属于非核心圈。他认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在核心圈,要重点打造两条经济带:一是北京——廊坊——天津经济带:经济发展雄厚,已比较成熟,未来将极具竞争力;二是北京——涿州——保定经济带。这条经济带目前虽然薄弱,但极具发展潜力。这来那个条经济带,应成为未来承接北京和天津转移产业和其他相关公功能的主要载体。通过两个经济带带动整个京津周边的发展。
未来的北京副中心,只能在这两个核心经济带中选择。因为要成为北京副中心的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距离北京不能太远,距离太远,交通肯定是大问题;二是要有行政区划尽量统一,否则运作起来会有很大困难。鉴于此,有条件成为北京副中心的,最佳选择地大概只有两个:一个廊坊,一是涿州。但考虑到廊坊处在京廊津经济带的重要环节,从经济发展看,做为北京副中心不是很合适。而涿州,则是相比之下比交好的选择。至于保定,未来应发展成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与北京、天津、保定形成三足鼎立的三角战略。在京涿宝经济带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距离太远,不适宜做为北京的副中心。由此可以看出,涿州也许是最适宜打造成北京的副中心的一个城市。其优势在于距北京仅50公里,开会可在一天往返,是南水北调工程必经地有,发展空间也比较大。未来如果选择涿州作为北京副中心的话,可以直接叫“北京城南副中心”,包括房山和涿州;用于承担北京一些事业单位、学校等的外迁;将来可在涿州建医疗、教育等设施。
非核心区要充分考虑到河北省的感觉,唐山、石家庄、邯郸、秦皇岛等地不适合用来打造副中心,这些地区应根据两个经济带的产业定位形成经济的相对分工。石家庄仍定位为河北省会;张家口和承德:有很多贫困县,应定位在生态涵养区,重点要发展与这两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向适应的产业。如果必要,还可以考虑适度地移民,往未来可能有极大发展空间的京涿宝经济带集聚。
五、组织保障:将“京津冀一体化”的重大协调归属中央深改组
要保障“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组织保障。现在光靠国家发改委协商可能还不够,因为国家发改委虽然是一十分重要的综合协商部门,但京津冀一体化已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远远超出了一个区域发展的问题,事关重大,所以需要认真对待。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属于顶层设计,归口级别必须提高。应归到国家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组”下面有6个小组,可具体归口到经济体制和生态体制改革小组来负责。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由“深改组”领导和委托,由经济体制和生态体制小组具体来负责协商。这样,重大问题可以由国家深改组来直接处理,总书记和总理都在其中;一般问题由小组负责协商解决,这样就有保障了。发改委有地区司,在协商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肯定能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组织形式上的保障外,还必须提供法治保障。如果中央最终确定要把涿州定位为北京的副中心,如果要更加名正言顺,就应把涿州市整体划入北京的行政区划。北京周边其他的卫星城市,可变通信的区号,但行政区划可以不变。
第二个就是要制定一个法制框架,要树立法制的权威。如果规定出来没有高层授权,没有依法保障,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就是,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化的区域平台,也就是京津冀一体化整个一个大平台,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当然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立些规制,不一定非要国家法律,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或法规性东西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看准了成熟了的就可以以规制方式出来,操作性强,权威性也高,而且不容易走样。
目前需要规制的最关键的是行政区划的调整,还有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协商机制也可立规,可通过条例,哪些问题上升到什么层面来解决,不能一锅来煮,要分层次的,比如重大基础设施要上马需要什么方式来解决要重程序,再如一个地方产业布局要符合整体大的格局,要通过规制来约束,不能各地随心所欲,想弄什么弄什么,分门别类大的领域都是可以立些规矩的,就能更好地规范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相关专题 |
· 汪玉凯专栏 |